砥砺脱贫攻难关 满目幸福奔小康——虎跳峡镇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马建军 发布时间:2021-11-30 09:43:07

深秋时节,走进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只见这里村庄变美了、道路变宽了、房子变新了,精准扶贫使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分布在各个山腰的木板房、土坯房早已不见了踪影,泥泞的道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环顾青山绿水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新时代民居、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通村硬化路、一片片充满希望的产业园……

好一幅脱贫奔小康的美丽画卷!连同洋溢在村民脸上幸福美满的笑容,共同印证了虎跳峡镇“全面脱贫、高质量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虎跳峡镇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及中央、省、州、市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把“精准”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构建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全面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一针一线补齐短板、一砖一瓦筑牢基础,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镇呈现出抓党建、谋发展、促脱贫、奔小康的良好势头。

用心用情谋发展 织密脱贫“责任网”

虎跳峡镇国土面积83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1495万亩,森林覆盖率75.29%。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共有1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09人,其中农业人口4133户,1631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1.11%。虎跳峡镇是香格里拉市4个贫困乡(镇)之一,全镇共有7个贫困村,其中松鹤、金星两村为深度贫困村。2015年精准识别后全镇有建档立卡户876户3344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底子薄,基础设施滞后,是香格里拉市贫困村最多、贫困户数量最多、贫困人口最多、脱贫压力最大的重点乡(镇)之一。这里曾经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的地方,如今,这里的产业发展了、村庄变美了、道路变宽了、房子变新了、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精准扶贫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虎跳峡镇各级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党的“形象指数”,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支持、真心拥护、真心满意。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股股脱贫攻坚的暖流不断激荡在虎跳峡这片高山峡谷之中。咬住目标任务不动摇,扭住关键环节不松劲,脱贫攻坚工作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也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决胜期。虎跳峡镇切实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真正把脱贫攻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镇党委一把手亲力亲为,靠前指挥抓脱贫攻坚工作,严格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制度。在镇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完成对9个村建档立卡户遍访的示范引领下,全镇党员干部切实履行责任,主动深入建档立卡户家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研究脱贫思路、制定脱贫方案、落实脱贫行动,集中部门优势资源破解难题,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自觉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抓脱贫。按照因村派人精准、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持续保证贫困村有5名驻村工作队员,非贫困村有3名驻村工作队员,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考核管理。五年来,19家挂包单位累计下派237人次驻村工作队员,镇级下派92人次包组干部、360名村干部,挂包单位安排1740名干部挂包建档立卡户。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尽锐出战、全面参战,有力地保障了脱贫攻坚力量,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来,涌现出了以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红忠、全省优秀驻村工作队长邱仕林为代表的33名省、州、市优秀扶贫工作者和以云南省委统战部、迪庆州民政局为代表的7家省、州、市优秀挂包单位。省、州、市累计提拔使用扶贫一线干部达37名,进一步彰显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也让干部在一线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让扶贫干部干事有奔头、成事有舞台,在群众之中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得到了群众的赞扬。

一直得到州民政局帮扶的松鹤村村民宋星文说:“州民政局不仅在资金上支持我们贫困群众,精神上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家养的蜂、种植的雪山当归,都是他们帮忙出谋划策并出资搞起来的,我真心地感谢他们。”

着眼长远细谋划 打好攻坚“组合拳”

“脱贫攻坚以来,党委、政府领导我们发展了好多产业,比如养牛、种植中药材,引进企业种萝卜、搞民俗旅游等,我们把房子和地租给他们,收入也有几万元,再加上养殖,一年有8万元的收入,我家这几年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几个档次,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今年50多岁的陆学先高兴地说。

为了让幸福感长久留在群众的心中,近年来,虎跳峡镇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靶向帮扶、精准施策,既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脱贫攻坚,又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频频打出扶贫“组合拳”。

对标对表抓落实,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任务。五年来,虎跳峡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劳动力转移等举措,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2176元增长到了2020年19000元,增幅达到773%。全面落实 “双线六长”负责制,做好控辍保学,连续五年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面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建档立卡户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100%。对全镇950户农村危房改造,彻底消除C、D级危房,所有农户房屋均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目标,房屋等级达B级以上。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做到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家家户户用上了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过去,夏不遮雨,冬不避寒,垃圾随便倒,污水到处流是虎跳峡镇山区群众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虎跳峡镇山区一带群众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们家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谈起脱贫攻坚后村里的变化,今年76岁的东坡村彝族大妈干干拉国感慨地说:“过去,我们住的房子都是杈杈房、木楞房,雨季的时候到处漏雨,冬季刮风满屋子都是灰。过去我们买卖东西都要起早贪黑到十多公里以外的桥头街(虎跳峡镇政府所在地),走路来回得要一天,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后,村村都修了水泥路,大多数人家都买了车子,来回只用两个多小时。这几年国家帮我们盖房、修路、引水,要是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政府,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

紧盯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五年来,虎跳峡镇新增212.627公里农村道路硬化,做到组组通硬化路;建设117座活动室及72块篮球场,确保了110个村民小组和83个农村党支部都有活动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提升;新增2002盏太阳能路灯、458座垃圾焚烧池、136座公共厕所、3497座农村户厕;制定相应村规民约、组规民约,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对于通组道路硬化实施带来的便捷,东坡村老药山上组村民陆国军深有感触,他说:“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精准扶贫政策让我们山区的彝族人民生活大变样。过去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又窄又陡,雨天泥泞路滑、晴天灰头土脸,现在村里全部都修了水泥路,乡亲们进出方便多了。”

“村里通组硬化路修通之后,改变了道路交通落后的面貌,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降低了运输成本,村里的农特产品也可以便捷快速地拿到集镇上销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东坡村委会原主任谷志全是五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对村里基础设施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

讲好“家乡话”,做好“家乡事”。组织帮扶责任人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理论政策的重点、社会生活的热点、农民群众的关注点,把理论政策转化为生动形式、乡土语言和鲜活事例,用群众听得懂的“土味话”,激活群众参与热情,激发群众首创精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组织自力更生脱贫群众正面典型评选,将身边脱贫典型的故事讲给建档立卡户,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积极行动,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经常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感恩励志教育典型宣讲等活动,让建档立卡户更清楚地知晓自己享受的实惠,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形成个个遵守公德、户户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处、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模式稳增收 构筑脱贫“硬支撑”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近年来,虎跳峡镇以建强产业发展工程为抓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抓好“九大工程”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公司牵头、合作社主导、农户自愿的原则,按照“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产业扶贫思路,在2016年——2019年先后投入5346万元发展产业扶贫的基础上,2020年投入2607.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继续明确目标、精准施策,以党委、政府投入资金,企业承担风险的“党企联建”模式吸引企业投资,形成“公司+政府+农户+基地”的农业模式。大力发展以藜麦为主的高原杂粮产业,以当归、木香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牦牛、生猪为主的养殖产业,同时辐射其它种植、养殖业。五年来,累计参与全镇产业扶贫工作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到165个,特色种植业(藜麦)面积达657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18284亩、蔬菜种植面积3695亩、经济林果种植面积14018亩。特色养殖山羊11000只、牦牛养殖3500头、生猪2300头、土鸡38500只、蜜蜂1500箱,完成8个扶贫加工车间建设。通过以上产业发展途径,有效提高了全镇建档立卡户的收入,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栽种药材等方式,户均实现增收4000元至10000元,建档立卡户均有主导产业,组织化程度达100%,确保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近年来,虎跳峡镇以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和“稳岗就业春风行动”为抓手,坚持长短、远近结合,外出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两手发力”,分类开展就业扶贫培训,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帮助闲置劳动力提升技能素质、实现就业创业、增加经济收入。全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农村贫困人口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要目标,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年来,累计投入116.29万元举办100余期培训班,参训人数达76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4990人次),通过培训累计实现转移就业10965人次。同时,千方百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建档立卡户就业难这个问题,累计投入2544万元聘用2544人次建档立卡户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投入301.2万元安置424人次乡村公共服务岗,确保有条件农户每户(建档立卡户全覆盖)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鼓励自主创业,积极鼓励支持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有创业意愿且有创业基础的困难群众,及时开展厨师班、挖机培训班等多种培训班,落实税费减免、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其实现创业并带动就业,力争自主创业解决一批。截至目前,虎跳峡镇部分建档立卡户劳动力通过农贸市场摊位经营、发展种养殖业、便利小超市等创业方式实现就业。

积极推进生态扶贫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群山青翠欲滴,河流清澈见底,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如今,无论是到虎跳峡游玩的外地人,还是久居外地回到虎跳峡的人都会称赞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走进虎跳峡,无论是高山河谷,还是林区牧场,沁人心脾的是洁净的空气,映入眼帘的是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

近年来,虎跳峡镇统筹好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增绿又增收,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双赢的良好局面。五年来,累计投入2544万元聘用2544人次建档立卡户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累计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1014.34万元。实施退耕还林3350亩发放补偿金1810.90万元。投入253.52万元实施森林抚育项目。投入441.5万元安装883户太阳能,投入53.86万元实施720户节能炉改造,切实改变了群众生活习惯,最大限度减少了森林资源的破坏。

“以前,我们村周边都是原始森林,后来都被砍光了,那时村里一年比一年难在,到了冬天风特别大,地里的肥土都被风吹走了,草地里长不出草,庄稼地里的粮食长得一年比一年差。牛羊吃不到草,到了冬季一大半都瘦得皮包骨头。” 今年70多岁的虎跳峡镇红旗村村民拉火说,“如今,通过生态保护,村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外面的人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会停下来拍个照、买点我们农家的土特产,给全村人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虎跳峡镇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和谐共振的良好局面。

加强纪律重监督 履职尽责守规矩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脱贫攻坚专项考核中,对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镇扶贫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帮扶责任人进行了专项考核。按照相应的职责任务细化考评内容,进一步压实责任,形成带头抓落实、抓推进、抓责任的鲜明导向。追责问责,深化纪律建设。为确保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履职尽责、遵规守纪,通过暗访、督查和省、州、市委派驻督导组意见反馈,全面了解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履职情况。对那些把扶贫工作当作走形式、添履历“镀金”,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扶贫干部,加强教育管理,该撤换的及时撤换,该问责的坚决问责。

忆往昔,砥砺脱贫路;看今朝,满目幸福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虎跳峡镇党委、政府正努力做 “民生时代”的领跑者,为民生幸福事业续写新的华章。实现脱贫的虎跳峡镇人民,为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积极努力,一幅乡村振兴、共奔小康的绚丽画卷正在虎跳峡镇绿水青山间铺陈开来。


责任编辑:和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