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高考,高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其中出现的新变化,紧跟新形势,努力转变自身历史教学的传统思维,从而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具备高效性。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历史学科。长期以来在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轻文的思想,尤其是高考招生工作中,许多大学录取的名额大部分都提供给理工科的高校,同时,我国教育投资的重心也偏向理工类学科,此类政策导致了我国绝大多数家庭与高中学生将自身的目光与重心集中于数理化等学科上,从而使得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历史等学科呈现边缘化趋势。 (二)忽视历史课堂教学的人文性。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该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许多高中历史老师只强调历史教学的知识性,针对学生一味地开展灌输式教学,只是将知识和能力作为目标定位,忽略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态度价值与人文情感,未能切实考虑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化问题。 (三)忽略了“以生为本”。在高中历史传统课堂教学中,将老师作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致使许多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此外,由于部分老师对于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够重视,未能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深入了解,而仅仅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唯一的教学标准,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被严重忽视,从而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二、构建高效性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宏观把控,重视整体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必须树立一个观念,就是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具备高效性,应该宏观把控,注重培养自身的整体性思维,重视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老师在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过程中,通常习惯于仅关注课堂的高效,觉得只要使课堂教学高效,就可以实现历史教学的整体高效。实际来说并非如此,此类仅关注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无法实现历史教学整体高效性的。教学的高效性应该从宏观方面进行把控,运用整体性的教学思维,重视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各环节之间产生配合,相互影响,形成合力。 (二)微观着手,重视细节。 细节一,熟悉高中历史新教材是前提。 近年来,我国一些省份开始陆续使用高中历史新教材,对于老师来说,熟悉与探究新教材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细节二,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是基础。 高中历史老师必须遵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标准》强调了国家意志,明确“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素养及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老师应该对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与历史教学目标相结合。 细节三,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保障。 备课指的是老师按照课程标准与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选择出最符合的教学方法与顺序,以此确保学生可以高效地学习。因此,可以说课堂教学前,如果老师没有备课,那么就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老师备课的内容通常包含了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材、设计教与学的方法,准备各种有效资料、设计教学流程、编辑教学PPT、制定教学提纲、设计板书与课时等方面。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必须充分做好以上所说的各方面工作。 细节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是关键。 一堂高中历史课教学效果是否高效,其评价的关键性标准并非是这堂历史课所运用的是哪种教学模式,也并非是课堂教学的氛围是不是活跃,内容是否精彩多样化,而是教学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每一种教学模式均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由此可知,实现教学目标是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提高历史学科高效性的关键,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教与学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内实现的。 细节五,训练检测是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训练检测通常包含了考试和作业,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巩固情况。通过拓展训练,从而使教学目标得到巩固,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这一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具备较强的师生互动性,其与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巩固也产生直接联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应该重视下列几点:其一,在训练检测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做出严格的要求,避免学生发生抄袭的情况;其二,在训练检测的过程中做到定时定量,要求所有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与上交;其三,老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与试卷进行批改,对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认真地分析,对训练检测中学生所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时解决;其四,完成作业和试卷的批改后,应要求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等。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下,为了使学生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高中历史老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如此才可以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具备高效性,帮助学生越过高考这道“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