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同志历史清楚,工作积极,能吃苦,战斗勇敢;学习认真刻苦,责任心强,并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龚廷祥老人有些发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里,清晰地写着这样一段鉴定文字。 出生于1929年1月的龚廷祥老人今年已93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的儿子龚从军说:“父亲一般久坐一个小时左右都会到小院里溜达一圈,以前在部队养成的好习惯从来没有丢过。” “8岁至9岁,在家带弟弟妹妹;10岁至18岁帮长工;9岁至20岁帮人做活;21岁入伍,1956年从部队复员。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两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临时立功证上记载的龚廷祥生平简历。 据龚廷祥老人回忆,1949年前后,在老家丽江龙蟠乡的对面,经常能听到解放军、民兵自卫队与土匪作战的枪声。1949年7月,饱受战争之苦的龚廷祥毅然追随解放军的脚步,1950年7月于丽江石鼓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1955年入党。他在部队先后担任过班长、代理排长。在42师服役的6年间,他先后参加过西昌、小中甸、东旺、德钦等地多次的剿匪行动。 谈及当年剿匪的经历,老人眼里泛起了光。他所在的42师先后在西昌、下关、小中甸、中甸、东旺等地进行剿匪。在西昌剿匪时,遇到过当时逃跑的胡宗南残部,部队几乎没有费一枪一炮就将敌人全部俘获。在小中甸剿匪的过程中,部队还曾遭到汪学鼎民团的围攻,好几个战友都牺牲在了布鲁谷。老人只要路过小中甸的布鲁谷,都会下车去祭拜长眠在那里的战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要求部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要求部队只有在土匪前来攻打时,才能够予以反击,这给部队剿匪提出了更高的考验。龚廷祥说:“在中甸剿匪时,有两次战斗最为印象深刻,一次是到粮食局背粮食时遭遇了叛匪伏击,一次是在背煤炭时遭遇袭击,两次战斗牺牲了不少的战友。”后来,部队将叛匪一直追赶至东旺乡。当时,叛匪躲进了当地的夏宗岩洞后被部队包围,在经过部队的反复劝说后, 40多名叛匪终于举白旗投降。按照党的相关政策对俘虏的这些叛匪全部遣散回家并发放了生活费。 龚廷祥家小院1956年1月,龚廷祥复员回乡在丽江鲁南村担任了3年的村大队长,还担任过16年的民兵连长,没有拿任何额外补助。虽然妻子和家人对此都表示反对,但他坚定地说:“为了革命事业和贫苦大众,自己甘愿奉献。虽然没有补助,但只要为党工作,就觉得无上光荣。” 作为龚廷祥的儿子,龚从军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1977年,中学毕业后龚从军有很好的择业条件,但当时父亲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可以在家或者当兵入伍。龚从军深知父亲说一不二的性格,他毅然选择了当兵。1978年11月,入伍后的龚从军被分派到怒江州亚古边境工作站,并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年。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满腔热血的龚从军曾多次申请上前线,但未获组织批准。1982年,龚从军退伍回乡。 从龚廷祥家远眺拉咱古龚从军说:“父亲的党性观念很强,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因父亲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很好,能照顾好父亲,让他在家安享晚年自己很知足了。” 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2015年,龚廷祥年仅15岁的孙子龚寿将也应征入伍,被派往红河州蒙自县服役。2017年,孙子退伍。 在今年建党100周年之际,龚廷祥老人收到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说:“感谢党没有忘记我,这是对我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充分肯定。” “三代从军,一心向党”。如今,龚廷祥一家人的从军故事成为了村里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