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杯·永远跟党走】情怀下桥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殷著虹 发布时间:2021-08-30 09:47:45

记忆中,桥头是大人们讲话中经常提及的地名。为此我问父母:“桥头在哪里呀?”父母告诉我说:“桥头很远,那是个两山夹一水、气候适宜的好地方。”于是我对桥头有着一种向往,更有多种的想象,猜想是个神水仙山的好去处。

随后我又得知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有两个桥头,一个是上桥头,一个是下桥头。由此我以为上桥头是在一座桥梁之上,下桥头是在那桥梁之下。我的话把父母逗乐了,他们向我解释说:“上桥头和下桥头都在迪庆境内的金沙江岸边,不过一个在江的上游,一个在江的下游。”从此我有了方位意识,可不知大人们提及下桥头时,为何总要省去一个“下”字。

第一次到达下桥头是1967年4月,那时正值“文革”初期,父母无暇顾及我和弟弟、妹妹,便托付别人把我们送往鹤庆县城姨妈家。那时的我,少不更事,不知生活波折,还觉得旅行有趣。客车一早出发,到了下桥头得住一宿,这让我和弟弟十分高兴。正值午后,阳光洒落在冲江河两岸,汹涌的河水撞击着河床中的巨石,喧嚣声震荡着幽深的峡谷。但见有人在地里劳作,有人在河边垂钓。那时我遇上了一位儿时伙伴,他姓张,在一年前随母亲来到下桥头,他母亲对我说:“鹤庆比下桥头更好,你们在那里一定会很开心。”那一夜,伴随冲江河水的响声,我激动得难以入眠。

1971年4月,母亲来到鹤庆,把我们兄妹三人接回中甸。突然让我想起了下桥头,想起了张同学母亲当初的话,心里觉得下桥头有山有水,要比鹤庆县城里好。那年,我们购买了回中甸的车票,哪知乘车当天通知说,因丽江举办全省运动会,客车去接送运动员了,各路班车改为货车代运。我们上了货车,行李包成了座位。

到下桥头也还得住一宿,虽然离上次在下桥头居住整整过去了4年,但下桥头的景致和上一次没有两样,公路两旁散落着零星的房屋和几家商店,行走在街道上的人几乎都是我们同车旅客。我们跟随母亲徜徉在路上,心里感到十分的惬意。我们先是到了一位老奶奶家,母亲给她送去捎带的家书,之后又去了卫生所,探望母亲的一位同事,最后我们来到冲江河大桥上。

母亲边走边告诉我说:“滔滔河水来自涓涓细流,人的知识得从学习中一点点积累。”而后她指着河岸上两幢砖木结构的房屋说:“你们看,那曾经是“长办”使用的房子。这大桥也是“长办”建造的。”我问母亲:“什么是“长办”呀?”母亲说:“长办就是长江水利建设办公室。大跃进期间,国家准备建设虎跳峡电站,可后来苏联专家撤走了,电站一直没有建。”那时我觉得母亲的知识很丰富,她对人更是真诚。

此后再到下桥头住宿,已是我中学毕业后的事了。1976年10月,是我到农村下乡当知青的第二年,这年我被大中甸公社推荐到县委党校学习,那时的县委党校设在金沙江边的松园村,学习结束返程时,我得在下桥头停留半天、居住一夜。正当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来,来往的旅客和下桥头镇上的人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同时经历了“文革”后期的整顿和发展,下桥头的街道上有了很多家集体企业。我一位姓李的高中同学回乡以后,就在虎跳江公社铁工厂担任会计。我找到他以后,我们一起畅谈青春梦想和扎根农村的体会。

我参加了工作之后,有更多外出和出公差的机会。随着公路交通业的发展,那时外出中甸县城的客运班车,停留过夜地点也改在了丽江白汉场。由此下桥头对我来说,犹如擦肩而过的友人,总是和它仓促地相见,而又急急忙忙地道别。由于之前的耳濡目染,我对下桥头这座小镇有了亲切感,每逢我从外地归来路过下桥头时,我便有一种走进了家门的感觉。

让我有更多时间认识下桥头是1982年的春天,这年中甸县委在贯彻党的农村政策时,我被抽调为工作队员,派到虎跳江公社金星大队驻村工作。期间我有不少时间来到下桥头开会,也在这时听过它不少故事。在那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下桥头的人见所有到达这里的人们,不论他们是从哪里来,总爱问上一句话:“下来了?”而对将要离开下桥头的人,也不论人家到哪里,问话便又是:“上去呀?”我纳闷了,便问他们:“怎么你们就会问个上去、下来的呢?”原来他们说的“下来了”,是根据冲江河和金沙江的流向而言的,因为下桥头地处冲江河下游、与虎跳峡相邻。所以,顺水流方向而来的人,自然是“下来”;反之,逆水而去的人,自然就是“上去”。由此见得,下桥头的地理位置多么独特而又重要。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甸汽车总站就设在下桥头,随着冲江河电站的开工建设,上去下来的车辆在下桥头川流不息。与此同时,从各地到来的商人也在这里创业和寻找商机,一时间让下桥头变成一个人气旺盛的热闹小镇。那时我才发现,曾经在下桥头不绝于耳的河水声已经消失了,原来那些躺卧在河床上的巨石,都被挪走了。转而我听到的是从山坡上传来悠扬的山歌。当我寻觅那唱山歌的人时,这又才发现小镇两面的山坡上竟是烂漫的山花。

也许就是随着那山花年年开放,随着那汽车来来往往。下桥头往日路边的小摊小店,变成了琳琅满目的商场;曾经低矮的房屋,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大厦。原先那公路兼街道,如今架通了多座桥梁,成为能迂回车辆、能容纳十里八乡人的商贸井市。更有那曾经在大山赶马的藏族阿哥,如今成了镇上的汽车运输专业户;那曾经在火塘边上烘烤荞粑粑的彝族阿妹,如今也成了开客栈的老板娘。还有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的兄弟姐妹在镇上开店做买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我不知道是谁带走了穿越时空的山歌,但却知道在这方临水楼台的小镇上,承载着多少人的期盼和向往,情系着多少人的幸福和追求。

几年前,正当丽香铁路和香丽高速动工修建时,下桥头这座有着传奇色彩的小镇,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曾在刷抖音时发现,人们在称颂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壮美的金沙江大桥时,自然也注意到了下桥头这个小镇,曾有网友评论说:“大桥不远处有个镇子叫下桥头,下桥头不离不弃守望着钢铁彩虹。”就此后,我有了一种底气,可以自豪地对人说:“到了我们香格里拉市下桥头,你能看到滇西北最壮美的金沙江大桥。”

下桥头的变化让我欣喜,我意识到,这座小镇有着拼搏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正因如此,这座小镇总是人才辈出,续写着属于他们的骄傲和自信。今年“七一”期间,我想再去踏访下桥头,还想会一会儿时的伙伴和曾经的同学,没想到从香格里拉城区乘坐的客车,随一阵歌声走上了高速公路,把我载到了丽江雄古才下车。我只好换乘车,才回到先前的“老路”到达下桥头。在下桥头逗留时,我对它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深的领悟。我的老同学说:“今后,随着汽车上高速和铁路的开通,下桥头也就不再是到香格里拉市的必由之路,繁华程度也许不如现在了。”

面对老同学凝重的表情,我对他说:“下桥头的兴起,带动了虎跳峡镇的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它独有的精神内涵和风光景色是搬不走的,随着交通的发展,国内外更多的游客会来到这里领略虎跳峡风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桥头必将发挥着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它只会更加繁荣进步,更加美丽兴旺。”

为此,我们把酒言欢、举杯歌唱,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下桥头的将来更加美好,祝福下桥头的每一个人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和建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