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滇川通道走进香格里拉市东旺乡,不少游客正在街上吃午饭。听着饭店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次拉姆感慨万千:“滇川通道建成后,不仅方便了乡里的人出行,连外地游客也多了,东旺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次拉姆向老人搜集东旺民间谚语。 次拉姆是东旺乡文化站主任,也是土生土长的东旺人。她出生在东旺乡跃进村普丁村民小组,从她爷爷那辈起,村里就有不少人外出做生意,卖虫草、跑运输,整村的生活水平在东旺乡来说都是比较好的,群众的思想也比较开放,村里一半以上的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有不少人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她的父亲靠卖虫草赚到了第一桶金,她家也在村里率先购买了发电机、看上了电视,开了放映厅,小时候的次拉姆跟同龄孩子比可谓是生活在蜜罐里。“小时候,我爸爸在外面做生意,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和姐姐带礼物。有一次他买了一盒蛋卷,那是我第一次吃到蛋卷,咬一口酥酥脆脆的,根本舍不得吃,后来爸爸每次出门,我都会和他说一定买上次那个蛋卷,太好吃了。” 次拉姆回忆说。 东旺乡胜利村阳都村民小组。 上小学前,因为家里人忙于做生意、打理放映厅,次拉姆只能跟随姐姐提前进校读书。说是读书,更确切地说是姐姐在照看她。那时,村里的小学只有一名教师、两间教室,读完四年级,孩子们就要到乡里或是县里的小学继续读书。这种情况一直到迪庆州实施教育改革才彻底结束。读小学5年级时,次拉姆转到当时的香格里拉县民族小学读书,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回家也成了次拉姆学生时期最难忘的经历。那时候从县城到东旺乡要坐9个小时的车,有时买不到车票,次拉姆只能站在路边搭顺风车。 “有一年放寒假回家,我没有买到客车票,就和来接我的爷爷和一个叔叔搭了一辆货车回家。那辆货车拉满了货物,我们只能坐在车斗里。经过一天的颠簸、风吹日晒,我的脸上被寒风吹得掉了一层皮,到年后开学都没恢复过来。” 上学有多艰难,次拉姆就有多努力。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在那之前,她甚至没有出过县城,第一次到北京看到地铁、看到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家乡有多落后。也是从那时起,她在心里下定决心,将来有一天,一定要回到家乡,把外面的发展情况说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建设家乡。 次拉姆走访挂包贫困户。 大学毕业后,次拉姆回到了东旺乡政府工作。在当地,不少女孩早早就辍学成家生子,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次拉姆用自身经历鼓励女孩们好好读书,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局限在那所藏房里,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家长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次拉姆干脆住在他们家里,从早到晚给他们讲读书的好处,读书以后孩子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她的坚持下,家长们终于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答应让孩子重返校园。如今,该乡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均达100%。 次拉姆深入东旺乡文物保护单位检查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并签订责任书。 2020年,次拉姆考取了驾照,可以开着车深入各村组走访调研了。不仅如此,随着交通的改善,次拉姆家的拖拉机、东风卡车变成了皮卡车,舒适度提升了一大截。“去年,我和我妈妈一起去山上捡松茸,我4点钟就醒了,可是我妈妈还在睡着。后来我把她喊醒,和她说要是不早点去,下午回来就晚了,赶不上卖松茸了。妈妈告诉我,不用着急,现在骑摩托车20分钟就可以到山顶了。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土路已经修到了山顶,村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早起一个小时爬山了。” 如今,进出东旺乡的交通越来越便利。(郑远昌摄)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东旺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所有村民小组均通了硬化路、自来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更加感党恩,精气神也和过去不一样了,争先恐后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次拉姆陪同记者到村民家中采访,并充当翻译。 作为家乡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次拉姆很高兴,也很自豪,她说:“滇川通道建成后,东旺乡位于往返稻城和香格里拉的交通枢纽上,今后旅游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要进一步挖掘家乡的红色文化,让家乡留得住游客、留得下游客,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相信在党的带领下,在七林旺丹精神的鼓舞下,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