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杯·永远跟党走】我的入党介绍人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27 10:39:35

香格里拉网讯(作者 吴平)我的入党介绍人肖巴松今年93高龄,是离休干部。

1973年入党那年,我是民办教师,肖巴松是进村复查工作队员,复查有几家漏划地主、富农,乡下百姓称新地主,不管叫什么,那一页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他曾经说过:“人像一粒花生米,地下受苦受难,地面开花结果。”比喻非常生动,这也许是他对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和对那些年代的回忆。也是对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形象、贴切的比喻。

肖巴松从小在丽江长大,讲一口既标准又流利的纳西话。他还说:“过去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写了一句‘家庭人口,独自一人’。简单明了没有牵挂。”他家祖籍在中甸县格咱乡,民国年间遭匪患,被迫背井离乡,随父母逃到丽江避难。有一年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父母双双离世。从此,他给有钱人家当童工,好几次试图回乡,但因年幼辨不清方向,没有成功。成年后,由一位地下党员介绍参加骑兵队(原先叫边纵七支队藏族骑兵大队,后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藏族骑兵大队,营级编制)。

佛教界爱国人士、原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四川省佛学院院长喜饶活佛在他的回忆录中记叙:“1949年,我在鸡足山听说大理游击队里有一支藏族骑兵队,作战很勇敢,地方保安团甚至连国民党正规部队对他们都感到头疼。”

那个年代,肖巴松和他的中甸籍骑兵大队战友,在滇西北战斗中屡建战功,为滇西北解放做过贡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藏族骑兵大队撤销编制,下放地方工作。1957年,中甸出现叛乱,肖巴松担任大中甸武工队长,参加了平息叛乱、消除匪患的战斗。

肖巴松年长我20岁,平时兄弟相称,关系很好。他为人正直,办事果断、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不喜欢看别人脸色行事,习惯用手势助话,这是那一批人的共同特点。后来,他光荣离休,称得上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今年春节,我拜访肖巴松老人。他家房子很气派,装修豪华,也许这年头新房子见得多了,只是觉得还可以。其中,觉得他家的神龛很有意思。他介绍:“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他们的。”最大的区别是:他的神龛主座上是毛主席铜像,看上去给人一种威严感,墙面上新中国十大元帅画像,呈一字行排列。左下角是他个人相片,胸前挂满各种勋章,好像是他人生中的历史见证!这些相片面带微笑,紧靠铜像,意味着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的今天。

神龛上的春联被哈达遮住看不清内容。这时我想起年轻时见过的一副春联:“共产党开出光明路,毛主席引来幸福泉。”横批是:“饮水思甜”四个大字。这就是我与他的共同情怀。

我想,作为一名老党员,肖巴松一心为民,凭的是实干精神,凭的是对党的忠诚!他留下的物质财富不多,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万千思绪如江河浪涛,时刻拍打着我的心窝。我对他表示敬意。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