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杯·永远跟党走】和瑞芳:为子孙后代留下“常青树”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20 09:52:34

香格里拉网讯(记者 和吉昌)和瑞芳,拉玛人(白族)。 1936年——2007年,享年77岁。维西县中路乡俄卓村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兰坪县河西区委书记,石登公社党委负责人,中排公社党委副书记,营盘公社党委书记;1978年任兰坪县委副书记,1984年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兰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7年退休后回到老家俄卓村。

扳着指头算算,和瑞芳老人己经去世14个年头了,他和乡亲们一起种下的楸木树、桉树也已长成粗壮高大的树林,成了俄卓村一道亮丽风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着村边路旁那绿荫覆盖的棵棵大树,俄卓村的父老乡亲更加怀念退休老人和瑞芳,是他带领村民们顶风冒雨栽下一棵棵树苗,播下绿色的种子,如今这些树苗己经生根、开花。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俄卓村绿树环绕,春华秋实,成为澜沧江边的一个美丽乡村。和瑞芳老人虽已离开乡亲们有14个年头了,但老人的音容笑貌,他冒着澜沧江边炎热的酷暑种树的场景,仍时常浮现在人们眼前。村民们至今还记得,1987年,和瑞芳从怒江州人大副主任、兰坪县人大主任岗位上退休,毅然回到老家维西县中路乡俄卓村。他退休不退志,坚持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利益的本色,依然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他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村旁的山坡上,田边地角,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植树造林,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余热。

和瑞芳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工作,十几岁就离开家乡俄卓村,离家越走越远,从公社书记、乡(镇)长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长期从事农村工作,与农民群众一起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和农村农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3年困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他都没有离开过农村基层。无论走到哪里,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坚持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实地指导,很多村寨都洒下他的汗水,留下他的足迹。

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和瑞芳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工作调动频繁,但每次调动,他都毫无怨言。兰坪是普米族白族傈僳族和彝族等多民族的县分,和瑞芳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和各个民族的干部群众一起生活,懂得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在他工作过的地方,只要提到和瑞芳的名字,所有的群众都认识他。有一年,和瑞芳到外地学习,他所居住的县委机关宿舍不慎失火,他放在宿舍的换洗衣服、锅碗瓢盒烧成了灰烬。乡亲们知道后,从各个地方走来看他,有的给他送来粮食、鸡蛋,有的送来锅碗瓢盆,让和瑞芳非常感动。作为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瑞芳为党的事业乐于奉献,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甘于牺牲个人利益。对于和瑞芳来说,一生一世不变的信念,就是听党话,跟党走,组织需要他到哪里,他就到那里,不管困难多大,他都努力工作,发光发热,不辱使命。工作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和组织提条件要待遇,讨价还价。几次平级调动,,甲地到乙地,他二话不说卷起被子就出发,从不闹情绪。和瑞芳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当了多年乡镇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有“苦劳”,更有功劳。从县人大主任任上退休时,和瑞芳的职务还是“处级”,县委主要领导和他谈话,让他向上级组织反映,要求退休后享受副厅待遇。他说,不必了,我现在的工资已经够用了。他情系家乡,好心人要他在县城购置房产,在医疗、生活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城里养老安度晚年。他也谢绝了劝告,告别多年一起工作的同事,离开工作生活了多年,变得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县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俄卓。当年,为了革命工作,他走出家门,离开家乡,如今退休了,他不留恋条件优越的城市生活,还是踏上了回家的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叶落归根,和瑞芳最终选择他的出生地俄卓村。他知道,老家还是个并不富裕的小山村,生活条件不如县城好,但他喜欢家乡的一草一木,想着还可以为家乡做点事。和瑞芳的退休生活,并不像有人想象的那样安逸:钓钓鱼,打打牌,悠哉游哉,享受天伦之乐。和瑞芳关心着村里的各项事业,尤其关心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从自己不多的工资收入中拿出钱,资助因父亲去世导致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贫困生和丽红完成了学业,同时还承担了这个孩子平常的生活费用,让她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和丽红后来考上了昆明的一所中专,并且在省城找到了工作。和瑞芳的孙子对爷爷关心培养下一代的事十分感慨,他说:“爷爷总是力所能及帮助村里家庭困难的学生,很多孩子都得到过他的资助。”和瑞芳老人的孙子告诉笔者,他爷爷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这些故事在村民中传颂着。

退休后的和瑞芳老人,除了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设美好家园,重视教育培养下一代,为后代子孙留下了长青树,他还积极投入到家乡的各种公益活动当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与和瑞芳同是俄卓村的退休干部维西县维登乡人大原主席刘荣喜,在回忆到和瑞芳退休后的生活时说:“和瑞芳是村里入党最早的老党员,也是参加工作最早,职务最高的老干部。但他和村里的普通老百姓一样,关心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村里的干部群众,激发了大家不讲报酬共同为振兴乡村,建设美好家园添砖加天瓦的热情。”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和瑞芳老人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退休了还恋着家乡,很多人向往城里的生活,而和瑞芳却把城里的家搬到农村老家,又栽树又种地,白了头发,美了家园。2007年10月7日,对于俄卓村的父老乡亲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大人小孩含着泪水送别和瑞芳老人。按照和瑞芳生前的意愿,他去世后,家人和乡亲们把他安葬在老家,让他每天看着奔流不息的澜沧江,看着俄卓村变得更富裕更美丽。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