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为载体,迪庆州做到了“三个率先”: ●率先全国涉藏州县实现对藏传佛教中国化进行量化考评 ●率先实现由国家和省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考评 ●率先实现驻寺干部与僧尼双向互评 一、“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扎实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创建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全州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把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作为推动宗教工作法治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积极组织动员全州各藏传佛教寺庙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成立了由州委统战部、州民族宗教委,各县(市)党委统战部、民宗局、寺院管理局及寺院民管会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并按照“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活动有序、教风端正、管理规范、安全整洁、服务社会”的创建标准,制定印发了《迪庆州“和谐寺观教堂”集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迪庆州2021年度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评分细则》,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以“八个坚持”和“六个五”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目标、方法步骤及具体要求,切实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有实施。 加强思想认识 营造创建氛围 为切实提高藏传佛教寺庙“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水平,充分认识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考评标准,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先后召开3次全州藏传佛教寺庙“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培训会议,对“和谐寺观教堂”评分细则进行深入细致地解读,强化创建思维,注重在“导”上下功夫,不断总结过去创建工作经验,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改进方式、创新载体、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寺庙僧尼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僧尼内生动力,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理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创新考评方式 完善创建内容 为进一步丰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内容、改进方式、创新载体、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寺庙僧尼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僧尼内生动力,认真分析了过去由寺庙民管会负责人对创建情况进行考评的方式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从中央党校、中国藏研中心、云南社科院、云南大学邀请了10名从事宗教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作为此次考评组成员,从迪庆州委党校、迪庆州藏学研究院等机构抽调部分从事宗教工作的相关人员充实到考评组中,对宗教领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中央省委有关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综合考评。 严格考评验收 确保公平公正 根据《迪庆州“抓稳定防疫情固脱贫促团结”专项活动方案》工作要求,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及时组建了由州委统战部、州民族宗教委、州佛教协会、云南藏语系佛学院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导组,由各县(市)统战部、民宗局、寺院管理局组成的驻寺工作组和由中央党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云南省社科院、云南大学等部门组成的专家考评组,于3月6日至15日,深入全州23所藏传佛教寺庙和2个有常住僧人的固定处所进行实地督促指导,对“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进行验收考评。 督导和考评过程中,专家根据“八个坚持”和“六个五”创建要求,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介绍等方式,对我州各藏传佛教寺庙进行了严格考评。 二、“六个宣讲”有序开展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 今年3月以来,全州统战民宗系统干部职工深入23所藏传佛教寺庙和2个有常住教职人员的固定活动处所,开展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宣讲紧紧围绕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迪庆各组群众生产生活的显著变化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展开,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系统解读了党的治藏方略,当前形势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内容,使会议精神入脑入心。 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 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把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精神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深入地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迪庆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全方位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僧尼充分认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的深远意义,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此同时,把会议精神同寺庙管理工作和“藏传佛教界人士践行“四条标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面对面宣讲、集中学习等方式,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送到全州藏传佛教界人士的心坎上,持续推动会议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 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激发广大教职人员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弘扬传承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和各寺庙驻寺工作组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主线,促进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同时鼓励藏传佛教界人士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教职人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铸牢“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为推动迪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宣讲 为进一步强化“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意识和进一步凝聚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意志力量,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协同各藏传佛教寺庙驻寺工作组围绕讲清“十不准”“五个严禁”等政策界限,从西藏的历史、达赖称号的由来和十四世达赖、达赖集团的本质和活动特点等内容,用大量的事实深刻揭露了达赖集团的“三性”和十四世达赖的“五顶帽子”,深入分析了全州藏传佛教界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中应有的立场,要求教职人员划清与达赖集团的界限,把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己任,积极投身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 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 为进一步提高藏传佛教界人士的法律意识,依法管理藏传佛教事务,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藏传佛教界人士对教义教规作出通俗易懂、与时俱进的阐释,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采取以案释法、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宗教事务条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阐明个别僧俗群众利用宗教、假扮活佛、违反网络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广大教职人员树立“政权高于神权,国法大于教规,教规顺遂国法”的理念,自觉做以信为本、以戒为师、潜心修行、精进学识、增强持修、修身立德的模范,自觉做遵法学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模范僧尼。 开展财税监管工作政策宣讲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国家财政部关于开展藏传佛教寺庙财税监管试点工作的函》《云南省藏传佛教寺庙财税监管工作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人员、学经、场所、财务、佛事活动管理等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州宗教管理服务工作组不断抓实、抓细各项工作要求,围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开设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配备专门财务人员、实行财务公开、建立财务审计机制、完善工商登记、加强税收管理、普及财税法律法规等重点任务进行了深入解读,引导藏传佛教寺庙僧尼改变旧有观点和习惯,提高藏传佛教寺庙僧尼对财税监管工作的认同度、接纳度。 三、工作方法不断创新 政治引领有力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五进五出”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工作,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反分裂反渗透教育等活动,促使“五个认同”思想基础在全州藏传佛教领域不断巩固深化。 文化浸润有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藏传佛教,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指导藏传佛教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打造迪庆宗教文化特色品牌,藏传佛教思想和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规范管理有序 全州23所藏传佛教寺庙及2个有常住教职人员的固定处所在人员、组织、资产、治安、文物、消防、档案、制度、基础设施、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制度不断健全,在建设和谐生态美丽寺院方面有着更广泛的认同和更深层的共识,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水平得到长足进步。 僧才培养有方 制定了《关于开展全州藏传佛教僧尼轮训和代表人士培养三年规划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藏传佛教界人士践行“四条标准”思想教育轮训工作;建立了现代学衔和传统学位相结合的双渠道僧才培养机制。截至目前,我州已完成思想教育轮训14期,覆盖1100余人;已完成宣讲43场,覆盖750余人;获得格西“拉让巴”传统学位的有1人,获得“禅然巴”初级学衔的有56人,获得“智然巴”中级学衔的有88人,获得“拓然巴”高级学衔的有11人。与此同时,我州还设立了“拓然巴”学衔基金,获得“拓然巴”高级学衔的僧才,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可终身享受“拓然巴”奖学金。 服务社会有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州各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界人士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累计为疫情防控捐资捐物价值近300万元,全州宗教界的慈善义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植树造林 美化家园 今年3月,州委州政府组织全州藏传佛教僧尼开展“践行‘两山’理念,助力生态文明”主题植树造林活动,完成植树3466棵。 通过开展“践行“两山”理念,助力生态文明”主题植树造林活动,全州广大僧尼“爱绿”氛围愈发浓厚,增强了广大僧尼“共建美好家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保护生态、绿化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僧尼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实际行动喜迎建党100周年。 近年来,全州藏传佛教界人士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把推动绿色、生态、和谐寺院建设摆在前,充分挖掘佛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藏传佛教界人士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累计种植2万余棵,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