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殷著虹 )认识和仕华是1972年的事,那时我在中甸一中(今香格里拉市一中)上初二。这年新学期开始,和仕华作为学校新招收的校工到学校工作,大家都叫他“小和”。小和大不了我们几岁,他长相普通,个子比较矮。 小和在学校主要负责放牧学校的羊群。那时学校大概有100多只绵羊,养这些羊是为了改善师生员工生活。我们入校一年多时间里,先后有两名校工看管过这群羊,但后来都调离了学校。于是,牧羊成了各班同学轮流干的差事。直到小和接替了牧羊的活计后,学校的羊群才得到了发展,师生们也就有了经常打牙祭的机会,也是因此,小和得到了师生们的称赞。 小和是个不爱言谈的人,他并不在意师生们的称赞。每天早上一如既往地把羊群赶向草场,傍晚再把它们赶回校园。他每天都穿着一件羊皮褂子,背着一个挎包,带着一把破雨伞出发,有时傍晚回来还会背回一篮子牧草。牧羊是个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周末的工作。有人问他:“你拿的是临时工工资还是固定工工资?”他回答说:“我拿的是固定工资,所以干活要对得起良心。”凭着默默无闻、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他年年都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受到县里的表彰。 记得1973年学校放暑假的当天,向来老实巴交的小和却在学校里宣布了一个消息,说他要结婚了。有人问他:“新娘子是谁呀?”小和羞羞答答地说:“是学生食堂的炊事员施康妹大姐。”这还真让人意外。因为施大姐个子比他高,年龄也比他大很多。在新学期到来时,他和施大姐的婚礼早已办完,施大姐在学生食堂歌声里来、歌声里去,小和则每天挥舞着牧鞭,把羊群赶到牧草丰盛的地方,傍晚再赶回来。 我第一次和小和有过交谈是1974年建党节前夕,这天,学校召开党支部会议,议程是讨论吸收新党员工作,我作为共青团员代表被邀列席会议,参加对申请入党者的评议。当我来到教师会议室时,看到小和已经在会议室等候了,我问他:“你也是团员代表吗?”他回答我说:“不是。今天党支部要讨论我的入党问题,请你多对我提出宝贵意见,以后我在工作中改进。”第一次听别人这样和我说话,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便只能连用三个“好”字搪塞过去。 会议开始后,首先通过了学校一位骨干教师的入党决议,接着是讨论小和的入党问题,按照议程申请入党者得先念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小和文化程度不高,我很担心他念不好。出人意料的是,他用流利的普通话念完了申请书和志愿书,让我真正领悟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 接下来是参会者对小和的评议,大家对小和以校为家、以苦为乐的事业心给予了高度评价,都说他一心为公、责任心强,为学校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他的入党要求没有异议。可就在大家热议时,一位教师突然提出:“我们党要求党员要有斗争性,和仕华同志各方面条件都好,但缺乏斗争性,不具备党员的基本条件。”此话一出,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片刻之后,驻学校工宣队代表说:“我觉得和仕华同志是具有斗争性的。他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每天都在与天斗、与地斗。这正是他战天斗地的精神,也是学校后勤工作者的榜样。”另一位老师接着说:“我们决不能这边说羊肉香,那边说羊膻臭。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和仕华同志公而忘私的品德符合党员标准。” 后来,我参加了小和的入党仪式,当他举起右臂面向党旗时,我突然觉得他很高大、很完美。 毕业后的1977年9月,迪庆州召开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生产)者代表大会。在会上,我遇见了小和,他高兴地对我说:“如今的中甸一中比过去好多了,学生和教职工食堂都办得比过去好。由于草场问题,学校没再养羊,我现在专门负责养猪,年内能出栏20多头肥猪。我正在学习新的养殖技术和兽医知识,要把猪养好就得有点知识。”小和的眼睛里洋溢着激情。在后来的几次遇见中,他依然是那张热情的面孔,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小和已经变成了老和,但他的话题也总离不开工作。 2016年建党节前一天,我急匆匆地从县城前往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哈巴村,准备为村里的党员们上党课。客车上,我和小和不期而遇,那时我才知道他老家在哈巴村。交谈中得知,他已退休多年,生活得很幸福,遗憾的是老伴去世了。他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小女儿和女婿都是教师,还申请加入了共产党。谈及往事,他感慨地说:“真心感谢党,如果没有当年不拘一格的选人政策,我是不会有这份工作的,所以我一直怀着感恩之情做自己的工作,却不想党还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 我心想,这位几十年如一日的校工,之所以能在平凡岗位上不断取得成绩,正是因为他有着一颗拳拳爱党之心,他的奉献和知恩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