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杯·永远跟党走】用赤诚书写最美农技人生 ——记迪庆州高级农艺师吕勤贵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24 09:44:49

香格里拉网讯(记者 王维韬)得知老同事吕勤贵回到了香格里拉市,一大早,老科协副会长和明便和老伴一起来到军马场村吕勤贵家看望他,在迪庆高原奉献了一辈子的吕勤贵如今因缺氧等原因已无法长期居住在香格里拉市。

“身体可还好,在香格里拉这几天适不适应……”和明很关心吕勤贵的身体情况,一番闲聊后,和明对吕勤贵说,“过段时间老科协要换届了,我代表老科协邀请您参加换届会议。”

87岁的吕勤贵虽有些耳背,但思路却很清晰。“感谢党和政府没有把我忘记,发挥余热是应该的,但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不能在高原上待的时间过长,过几天就得回丽江。”吕勤贵说,“我相信在新一届班子的领导下,老科协一定会越来越好。”

吕勤贵是迪庆州农科所高级农艺师,由他参与完成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评价利用》项目,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迪庆高原的60多年间,还荣获国家、省、农业厅、州级表彰奖励33项。先后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被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名录》《中国当代农业科技专家名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云南科技英才》等多部典籍。

吕勤贵是玉溪市元江县人,在党中央“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1957年8月,21岁的他刚从昆明农校毕业便离开故土,从云南最热的地方到了最冷的滇西北,成为一名援边工作者。

1957年9月,吕勤贵被分配到刚成立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在州人委会农水科工作,刚到迪庆时,看到高原人民一日三餐离不开酥油茶、糌粑、奶渣,很少吃上新鲜蔬菜的情况,吕勤贵便立志要在迪庆干一番事业,把所学知识毫不保留地奉献给高原。可到岗不到一年,一顶“右派”的帽子就压到了吕勤贵的头上,这一压就是20年。

“在那历经磨难的岁月里,我的心灵深处依然坚信共产党,我时刻自我安慰,这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得到澄清,总有一天,我所学的知识一定会得到发挥。”吕勤贵说。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吕勤贵偷偷利用空余时间,背着生产队干部,在离公路不远的石头滩里开出了两分自留地,他就在这有限的自留地里搞蔬菜种植试验,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技术。同时,他还积极实践水田、旱作、经作的栽培技术和农村小水电站的施工技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吕勤贵回到州农科所,继续从事农业科技工作。他学藏语、搞科研,日复一日地在平淡却不平凡的生活中与藏族人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每当看到单位职工和城镇居民排长队抢购从外地运来的高价低质蔬菜时,吕勤贵心里总不是滋味。“我是农业科技人员,不能让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我要在迪庆州农业科技史上刻上一道印迹,留下给藏族人民。”吕勤贵暗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为摸清各种蔬菜在高海拔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找准科学种植方法,吕勤贵白天到一线搞外业,认真进行科技试验,晚上查阅资料,废寝忘食。

1980年至1987年间,吕勤贵主持承担《中甸高原蔬菜栽培示范推广》项目,他先后从北京、山东、浙江、昆明、丽江等地引入蔬菜良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1981年,对上年引种材料进行筛选。1982年,在州农科所试验地进行一亩高产栽培试验,收到高产高收入的良好效果。1983年,高原蔬菜种植开始推广。

由于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农牧民群众根本不相信能在高原上种出蔬菜。这也给蔬菜示范推广增加了难度。为此,吕勤贵和同事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到试验地参观的机会以及到市场上卖菜的时机,逢人就宣传科学种菜。

“我与和明所长还采取了最笨的办法,就是在县里开两会时,背着菜秧、菜种,一个代表团一个代表团地推广,利用休会间隙,宣传蔬菜新品种种植技术,当时,每个代表团都或多或少领走了一些菜秧和菜种。这样的效果让我们充满信心。”吕勤贵说。

后来,在解放村农户林称此姆家试种的包包菜取得成功,建塘镇农布家的试种也取得成功,这大大增强了吕勤贵和其他科技人员的信心,他们以开现场会方式,让农户现身说法推广蔬菜栽培技术。从1984年起,我州科技人员还进行了蔬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示范,效益显著。到1986年,全州所辖的29个乡镇都试种上了州农科所无偿提供、并经试种成功的良种,使高原人民的“菜篮子”逐渐丰富起来。1986年,《中甸高原蔬菜栽培示范推广》项目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吕勤贵获“第一完成人”荣誉。1988年3月,在首次职称改革中,吕勤贵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

除主持承担蔬菜科技项目外,吕勤贵还参与省、州及单位的“光叶花苕早熟品系‘74-2’的培育与推广”“食用菌人工种植试验示范”“西瓜引种栽培试验示范”等项目,均获成功。此外,他还带队到北方五省考察蔬菜冬季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返回后,在州政府支持下,建造塑料日光温室,后又向省农牧渔业厅申报《高寒地区塑料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技术开发》项目获批准,并列为我省重点农业新技术开发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高原不能种植喜温蔬菜和不能全年生产蔬菜的难题,增加了蔬菜生产的花色品种,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成为高原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科技措施。

1991年5月,在迪庆高原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吕勤贵退休了,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并没有因为退休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先后接受州农科所、中甸县科委、州科委、州科协、州种子管理站的返聘。参与蔬菜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撰写科技论文、教材。2005年12月,已退休14年的吕勤贵被评定为农技推广研究员。

退休后,除了从事本行业务工作外,吕勤贵还从事党务和社会公益工作,2000年至2010年,吕勤贵担任州直离退休老干部党委第一支部书记;1993年至2005年,被选为建塘社区军马场村村长,其间,他为社区居民多方筹措资金开通了自来水;1997年,吕勤贵加入建塘镇城区老龄协会,后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2000年,加入云南省老干书画协会,同年,加入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任两届理事;2001年,加入刚成立的州老干书画诗词协会,任理事;2010年12月,迪庆州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吕勤贵担任首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随着年龄增长,吕贵勤把工作阵地从前线转移到后方,不断为迪庆农业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点明正确的路径。退休不退步的精神和干劲,使他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等多个荣誉称号,享受到国务院特殊津贴。

躬耕青山绿水间,多年来,吕勤贵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天地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发挥着一名农技员无穷的能量,书写了最美的农技人生。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