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忠魂 生命树丰碑 回望历史,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为国献身的英烈们都有着共同的家国情怀,那就是以国为家、舍身奉献。作为和平时期牺牲奉献最多的一支队伍,“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公安民警队伍的真实写照。据悉,自维西县公安局成立以来,该县公安系统共有烈士1名,3名民警因公牺牲,12名民警和辅警英勇负伤。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铸就忠诚警魂,为维西公安树起不朽的丰碑! 每一个时代都有英勇的故事,每一日平安都有人倾力守护。历史虽不可复制,但这些公安英烈同样用热血之躯为百姓守住岁月静好,他们用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后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他们的英勇事迹更是激励我们追梦前行的力量! 以生命赴使命 用热血铸警魂——追记革命烈士李军 李军,维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1969年12月出生于洱源县,白族,随父亲到维西县保和镇定居。 1988年9月,李军高中毕业后被招入维西县公安局,担任刑警队侦查员。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1990年6月,他和同事木金礼到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办理拐卖人口案件,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找到县内被拐卖的妇女392名,抓获16名人口贩子。参加工作两年多,他先后参与破获刑事案件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查处治安案件25起,调解民事纠纷32起,协助外地公安机关侦破案件11起,连续两年被维西县公安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李军热爱自己的工作,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1991年5月30日,维西县康普乡连续发生多起盗窃案,社会反响恶劣。请假守候在母亲病床边的李军得知消息后毅然去执行任务。李军和同事们经过侦查,确定了犯罪嫌疑人阿库,6月7日晚9时许,在实施抓捕过程中,被潜藏在家的嫌疑人用火枪击伤,下腹部和左大腿内侧16处中弹,鲜血涌流。倒在血泊中的李军强忍剧痛,以坚强的毅力爬向嫌疑人,最终和同事一起制服了嫌疑人,缴获砍刀一把,长短火枪各一支。 随后李军被村书记和同事们连夜背到康普乡卫生所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6月8日凌晨光荣牺牲,年仅22岁。 同年10月8日,维西县委授予他模范共青团、模范职工的称号,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向他学习。10月14日,公安部追授他为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1992年1月29日,省委组织部根据李军生前的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4月25日,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用生命书写忠诚——追记维西县公安局原副局长和宇平 2020年11月23日,53岁的和宇平带病坚持工作多日后,倒在值班岗位上,用赤诚忠心为一生挚爱的公安事业站完了最后一班岗,为三十一年的从警路画上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句号。 从警三十一年来,和宇平从派出所民警到所长、法制科科长、刑警大队教导员,直至2008年起担任副局长。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鞠躬尽瘁为人民,浩气长存留人间。和宇平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折射出庄严警徽的熠熠光彩。 他在岗位上坚守到生命最后一刻 2020年11月23日,这周轮到和宇平当班指挥长,负责24小时的值班备勤、指挥调度等工作。一大早刚起床,和宇平就感到胸口疼痛难忍。妻子见他脸色发白直冒虚汗,劝他请假休息,和宇平摆手说:“我是这周的指挥长,很多工作需要处理,不能掉链子。”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和宇平戴上指挥长的红袖标,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食堂吃过晚饭后,和宇平继续在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值守。19时50分许,他突然感觉胸口剧烈疼痛,几度喘不上气,同事立即将他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23时18分,经全力抢救无效,和宇平不幸因公殉职,这次值班成为他53岁生命中的最后一班岗。 早在几个月前,和宇平就经常感觉胸闷,但正值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主动放弃了外出疗养休整机会,选择坚守岗位。同事李明痛心地回忆说:“和宇平倒下的前一天,虽然是周末,他还到拘留所查看了工作。当时,和宇平就按着胸口说这几天总感觉心脏不舒服,呼吸困难,想等值班结束再去昆明做个检查。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去检查,他就离开了我们。” 他是大家最敬重的“老班长” 在维西县公安局,和宇平是大家最敬重、最佩服的“老班长”。2017年,为加强辖区的治安防控,维西县公安局在节假日和关键节点启动临时检查站,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24小时检查。塔城镇的其宗检查站守护着维西县东大门,车流量大工作压力也大,和宇平主动请缨到其宗检查站,他说:“我是局班子里年纪最大的,我先上。”在其宗检查站,为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和宇平提出了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建议,他被推选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当起这个“家”,和宇平操心着检查站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一天24小时不间断查缉,每班值守12个小时,和宇平带领党员同志插上党旗、佩戴党徽,夜以继日奋战在维稳一线。 四年来,和宇平在其宗检查站坚守300余天,为迪庆州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守护神”。 他有勇有谋有担当 和宇平在大家眼中,可谓有勇有谋有担当。说起老领导,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和娟娟言语中满是敬佩:“对分管部门的工作,和副局长心中装着一本明细账,什么事情问他,他都能说得清清楚楚,工作上遇到难题,他都会尽全力想办法找路子,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在分管经侦工作期间,和宇平指挥参与办理经济犯罪案件1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1名,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经侦大队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荣获集体嘉奖。 2016年,他带领民警成功侦办严某涉嫌合同诈骗案,将追回的钱款如数返还受害人,10余名受害群众感激不尽,专门赶到县公安局送上锦旗。 2014年前后,涉矿合同诈骗案频发,维西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和宇平担任副组长。他带领专案民警辗转多地、攻坚克难,立涉矿案件21起,破获涉矿案件13起。 他待群众如亲人 维西县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县内有3个藏传佛教教派、80余个基督教堂,维护民族团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到僧人、藏族群众家中走访,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是和宇平日常工作之一。在当地群众印象中,这位副局长亲如家人,不是撸起袖子帮忙干农活,就是乐呵呵地与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唠家常。僧人鲁茸从小父母离异,寄居在叔叔家,后来到德钦县东竹林寺出家。2018年,学经10余年的鲁茸回到维西,原本想在村里盖间房屋,但因为家庭困难实在拿不出钱。和宇平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多方奔走,帮助他建起了新房,令鲁茸特别感动。 十里八乡,到处留下和宇平坚实的足迹、热情的笑容。对挂包贫困户,他倾心付出,慷慨解囊。每次到贫困户家中,他都自掏腰包送米送油,带去生活必需品,用真情实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在笔记中写道:“爱人民如父母,视犯罪分子为敌人,随时想想为了谁,我做得怎么样?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从警三十一年以来,和宇平总是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着,他用生命诠释了警察的本色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甘洒热血护青山——追记原维西县森林公安分局政委和丛智 和丛智,生于1956年9月,藏族,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参军服兵役,在部队他曾荣获手枪射击第二名、散打标兵,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994年9月转业至维西县森林公安分局工作,1996年7月任维西县森林公安分局政委,1997年4月被授予预备役少校军衔。和丛智于1997年10月7日在执行公务途中因车祸以身殉职,享年41岁。 和丛智,出生于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一个群山怀抱的藏族村落,这里民风古朴、勤劳善良、自然环境优美。从小和丛智就常听长辈们讲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故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道理深深地埋在了他幼小的心里。 1974年12月,这个大山里的藏族子弟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加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行列,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在部队里,他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的嘱托,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中队副队长、队长,再到副营职参谋、正营职支队教导队长。1977年9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服役期间,他连续多次当选为州及维西县人大代表,忠实履行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1989年还被武警云南总队授予“爱兵模范”称号。 在部队里,和丛智不仅学到了知识,锤炼了意志,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在武警云南总队的全省军体大比武中,先后荣获过手枪射击第二名、散打标兵,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所在的中队、支队多次受到上级集体表彰。从军20年后,和丛智于1994年9月转业地方工作。在军干安置办,他道出了多年的心里话:“我的家乡是一个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村落,祖先世世代代守护着一片绿色净土,我想把转业后的精力,主要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中去”。根据他个人的意愿,组织分配他到县森林公安机关工作,先后担任副大队长、大队长。1995年3月,被公安部授予三级警督警衔,1996年7月被任命为维西县森林公安分局政委。1997年4月被授予预备役少校军衔。 到森林公安系统工作后,他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多次率队深入林区,努力维护林区治安、打击森林违法犯罪行为。在森林公安工作的几年中,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和森林警察的初心和使命。 不幸的是,在一次执行公务途中,和丛智因车祸以身殉职,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97年10月7日20时50分,牺牲时年仅四十一岁。他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国防事业和森林公安事业,为维护迪庆社会稳定,保护全州绿色生态环境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97年10月22日,被省森林公安系统追记为三等功。 和丛智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鼓舞着每一位维西的森林公安民警,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了迪庆的绿水青山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择一业 忠一生——追记维西县公安局政工室原主任王洪 王洪,生于1968年7月,1988年7月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逝世前任维西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先后在维西县公安局康普派出所、预审科、刑警大队、经济犯罪侦查大队、迪庆州戒毒康复中心维西强制戒毒所、维稳防暴大队、政工室工作,历任副所长、副科长、教导员、大队长、所长、主任等职务,曾荣立三等功两次,并多次荣获省、州、县级的嘉奖和表彰,深受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于2015年10月11日因病救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47岁。 从警二十七年,王洪像极了“救火队长”,因工作能力突出,他多次被委派担任单位新成立部门的重要领导岗位。2001年2月,维西县公安局组建经侦大队,王洪接受组织安排,从刑警大队调任经侦队大队长。一项无从借鉴、从零开始的全新工作摆在王洪面前,面对逐年增加的经济犯罪、日趋复杂的工作形势。王洪接过挑战,凭着自己善于学习、绝不服输的那股子韧劲,带着大队民警从零开始,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有限的警力资源,深入辖区,了解社情民意,获取案件线索,有效预防、打击经济违法犯罪。认真自学《保险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经济类案件相关法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为维西公安打击经济犯罪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队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后,2004年底,王洪又一次被任命为县戒毒所教导员。从收戒第一批学员到戒毒所划归司法的六年里,王洪和同事一起建成2402平方米的鱼塘,1694平方米的家禽养殖基地,3570平方米的绿化建设,修筑起400米的防洪堤。在这六年时间里,昔日的卵石河滩变成了园林式的戒毒康复农场,王洪也从一名侦查破案的能手转变成一个皮肤黝黑、两手粗糙,会养殖、懂种植的“农夫”。 六年里,离家只有41公里的王洪却没真正和家人过上一个春节。正是因为他的用心用情用力,维西县强制戒毒所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禁毒先进单位,王洪两次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随着强制戒毒所体制机制的改革,王洪调回县城工作,又到了一个新的部门维稳防暴大队工作。刚就任不久,由于队长调整使用,王洪名为维稳防暴大队的教导员,实为队长、教导员工作一肩挑。近3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吃住都在大队值班室。深夜的一个个报警电话、一次次出警,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有不安定因素,他就带领民警出现在哪里。吃饭睡觉无规律,白天昼夜颠倒,王洪的身体被严重透支,胃病开始困扰着他。 王洪在工作笔记里中写道,“从踏入警营的那一天起,我就要践行为警察事业奉献一生的承诺。面对群众的危难,不能犹豫和退缩,因为我是人民警察,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 2014年1月,王洪再次被调整到政工室任主任,因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加上饮食作息不规律,在这年他被确诊为胃癌,手术三个多月后,身体稍有恢复的他就拖着术后瘦弱的身体回到单位上班了。局领导嘱咐他:“好好养病,身体是自己的,有了好身体才能干好工作。”王洪回答说:“在家也是休养,到单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能为同事们分担点负担。”之后,王洪在一次手术后出现严重的术后感染,病情恶化,于2015年10月11日9时47分,因病救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47岁。 儿子在回忆爸爸时讲到:“爸爸因为当警察都没有朋友。一次有个开烧烤店的朋友来家里找他,希望在巡逻的时候多‘照顾’,爸爸二话不说就把人赶走了。爸爸常说,当警察就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现在想来,爸爸纵使失去了许多朋友,但收获了老百姓的信任,收获了对头顶警徽的忠诚。 回忆起王洪的种种,每一个和他共事过的同事心情总是无法平静,因为那个少言寡语、不拘言笑的战友,面对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时思维是多么敏捷;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是多么勇敢无畏;面对病魔缠身时是多么积极乐观。 王洪生前说道:“一日择警,终身为警。即便有一天退休了,警魂还在,因为从自己选择当警察之日起,信念就种在了心中。” 扎根基层心系民 满腔忠诚永不悔——追记维西县巴迪派出所原所长杨志强 “杨所长落江了!”2003年8月21日上午,这一声惊呼从维西县巴迪乡捧八村响起,消息如惊雷一般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几十人、几百人,当地群众有的急跑,有的开着手扶拖拉机沿江狂驰,共同的目标就是要从澜沧江翻卷不断的恶浪中找回他们的杨志强所长。 一路向南的澜沧江呜咽着、咆哮着、翻滚着,像在讲述着杨所长的故事…… 杨志强,时任维西巴迪派出所所长,1993年7月从昆明警校毕业后分到维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1997年6月,他主动要求调到维西县当时最偏远最艰苦的巴迪派出所,第二年提任为所长。2001年被评为州治爆缉枪先进个人,2003年8月21日,杨志强在巴迪乡捧八村过溜索赴澜沧江西岸侦破一起恶性杀人案件途中不幸跌入澜沧江光荣牺牲,同年12月19日被省公安厅追记个人一等功。 巴迪乡位于维西县境最北端,东、北两面与德钦县的霞若、燕门二乡交接,南连叶枝镇,西与贡山县丙中洛镇接壤,治安环境复杂,矛盾问题突出,治安工作难度大。 当时,该地最为突出的就是边界纠纷,巴迪乡出产的核桃是当地老百姓主要收入来源,每年核桃成熟季节,毗邻的村民小组总是纠纷不断。杨志强到巴迪派出所后,就把这件事揽在身上。他主动深入村组进行走访、采集信息、开展宣传、化解矛盾,在核桃成熟的季节,杨志强干脆住进村里组织巡逻,通过他不断宣传和教育,村组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化解。 据同事回忆,2001年6月的一天晚上,杨志强与同事在街上散步,有人告诉他们,巴迪村民小组有一个小伙子和父亲发生了激烈冲突,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杨志强和同事当即赶到当事人家中。只听那个小伙子喊了一句:“要死就一起死!”从裤包里摸出一颗装了引线的雷管咬进嘴里,一边用烟头去点引线,一边要去抓他的父亲。杨志强见状立马冲上去抱住小伙,瞬间夺下了小伙嘴里的雷管,化解了危机。 2003年8月20日,杨志强无意中听老乡说起,江西岸有一个人从江边捡到了一辆手推车。心思缜密的杨所长听后马上与一起尚未结案的案件联系起来。 那是一起杀人抛尸案,嫌疑人已被抓获,整个案情已查清,但还差抛尸时使用过的手推车未找到。8月21日一早,杨志强和同事小朱过溜索到江西,根据线索在瓦厂找到了手推车,但要将推车顺利从溜索送过去并不容易,于是杨志强返回江东寻找能在溜索上固定推车的工具。 同事小朱回忆道,杨志强找到工具再返回江西时,因衣服被夹进滑轮,卡在了溜索中间,终因体力不支重重摔进了江里。坠江后的杨志强曾奋力向江岸游去,但一个大漩涡马上把他卷了进去,几次尝试他都没能从漩涡中脱身,陷进了湍急的江流,大家再也没有看到杨志强的身影。 33岁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003年8月21日。熟悉杨志强的人都知道,除了对待工作严谨,他还是一个难得的热心肠,群众遇到困难,只要让他知道,他都会竭尽所能去帮助。 十年从警路,他扎根基层心系民,满腔忠诚永不悔,献身公安铸警魂,杨志强用他的忠勇无私,诠释了人民警察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