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网讯 (洛桑央宗 张斌 何帝龙)新中国成立72年来,迪庆发展迈上了快车道,群众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采访了4位不同年龄段的迪庆群众,听他们聊聊自己眼中雪域高原的发展变化。 从7天缩短至3个小时 60岁的倪荣光出生在香格里拉市东旺乡胜利村,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饿肚子。上小学时,他每天都要翻过两座山,从家里带的午饭炕粑粑还没到学校就吃完了,每天都是饿着肚子上课的。家里孩子多,吃的也有限,他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才有肉吃,大年三十,一家人能煮上一块肉,一锅白米饭,那可是值得回味一年的味道。”倪荣光回忆。12岁那年,他步行翻过大小雪山,来到中甸县第一中学上初中,但是那3年,他饿了更多的肚子。70年代末,家家条件艰苦,从大山出来的他们更是如此。“那会儿真的吃不饱饭,鞋子裤子都是补了又补,真正不用饿肚子了是从我当兵时开始的。”倪荣光说。1981年,他退伍回到迪庆,有了稳定的工作,拿上了工资,但是最令他高兴的是那时可以坐车回家了。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条条通乡、通村路相继修建完毕,倪荣光想回家一天就可以跑个来回。“过去真的不敢想象这么快就能到家,我读书时回家步行要走6、7天,上世纪80年代需要两天,一天坐车到村委会,一天步行回家,如今开车只需3个小时。这几年家乡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村民都脱了贫,还有了稳定的产业,我为家乡自豪。”倪荣光说。 从种地养牛到家门口就业 今年48岁的卓玛拉粗是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申科顶村民小组村民,她在这个村里出生成长,也找了同村人成家。在村里生活了48年,拉粗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发展。“你看进村这条路,过去是土路,一到下雨下雪天,很多车都上不来。几年前村里修通了硬化路,出行方便多了。”卓玛拉粗介绍。除了交通越来越完善,这几年村民的收入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过去虽说村民每家每户都种地养牛,但忙活一年仅够糊口。这几年,乡里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产业,大家把土地租出去,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一年下来有两份收入。 10年前,勤劳的拉粗在村里经营了一家小卖部,也真切感受到了村里人购买能力的提升。“过去,村里的小孩都是拿着一两毛钱来买零食,而且也不是天天都买得起。现在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不少于10元的零花钱,他们对购买的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拉粗说。 拉粗成家早,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刚大学毕业考取了公职,一个正在读大学,她的丈夫从事与旅游有关的工作,她除了料理家事还会在村里的产业基地里打工,赚点零花钱。“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拉粗说。 从红糖、饼干到进口水果 正月初三晚上8点,36岁的追给正在打工的超市里忙着给顾客称水果。到超市打工以前,她还当了几年的环卫工人。“在超市上班忙是忙点,不过不用像环卫工人那样起早贪黑了,也可以好好照顾孩子。”追给说,“现在国家政策好,香格里拉也发展起来了,我们农村妇女也有了更多打工的门路。” 在超市做售货员,能最直观看出大家的年过得怎么样。“从年前开始,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来超市购买年货,水果区的一些热门商品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不仅如此,超市还储备了大量五花八门的零食、糖果,顾客都快挑花眼了。”追给说。 追给是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解放村人,如今已是2个孩子的妈妈。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感慨地说:“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有红糖、饼干吃,还能领到十几二十块的压岁钱,别提多高兴了。现在,光是水果就有几十种,有些还是进口的,顾客们也愿意买些不常见的水果尝鲜。这样的变化可不是一点半点呀。” 从落后到和大城市一样 24岁的毛玲去年刚大学毕业,谈到家乡这几年的变化,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物流行业的发展。她说:“以前读书时,一到寒暑假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怎样把行李带回家。现在不一样了,香格里拉市什么物流公司都有,而且派送点也遍布城区,自己到家了行李也到了,省去了很多麻烦。” 交通方面的发展变化毛玲也看在眼里,她说:“现在飞机航线不断增多,要想出省,不仅可以坐飞机,还可以选择到丽江坐动车。听长辈们说,以前要出趟远门可是很麻烦的,现在我们完全没有那样的感觉。尤其是年前香丽高速公路已经试通车,去丽江比之前节省了1个多小时,现在只要有时间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毛玲还说,相信以后高铁开通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不仅如此,现在的毛玲还比以前更喜欢逛街了。“以前,这里的服装、饰品、化妆品都很少,样式也不新颖,要么网购等好久,要么等去大城市的时候再买。现在街上开了很多店,有些还是连锁的,我也更爱逛街了。还有看电影也更方便了,现在市区有好几家电影院,新片上映首映日就能看,还能网上购票,非常方便。另外,外卖业务也越来越普遍,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想吃什么就点什么,30分钟左右就能送货上门了,太符合我们年轻人的需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