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作响的缝纫机声,工整的走线,已经60岁的巴桑老人一边缝制藏装一边不时抬头和记者说话。巴桑老人从1982年开始缝制藏装,至今已有39年“工龄”,是德钦县拖顶乡远近皆知的手艺人。他制作的藏装样式多、手艺好,深受欢迎。老人虽身有残疾,但他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并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给大家传递正能量,获得群众的认可,是大家信赖的“阿嘎布”(汉语译为老大哥)。 身残志更坚的巴桑老人 巴桑老人出生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是家里的长子,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他还有6个兄弟姐妹和一个年迈的奶奶,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的巴桑一家,是每年村集体的超支户,基本口粮、公分粮都不够吃。那时候的巴桑老人过日子很节俭,也很要强,他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每年都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还练就了一手缝缝补补的手艺,初中三年仅穿坏过两双鞋。他说:“只要鞋底不坏,其余的都可以缝,还可以穿。”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实在困难,巴桑老人没有继续读书,而是回到拖顶乡托顶村归龙村民小组的民办小学教起了书。3年后,巴桑老人所在的民办小学要转成公办小学,他因身体原因体检不过关,错失了这次机会。回家后,巴桑老人没有自暴自弃,他开始拜师学做藏装。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巴桑老人出师了,他拿出教书时的补助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钱,还有银行的贷款,从当时拖顶乡缝纫社董师傅那里买来一台二手蜜蜂牌缝纫机,开始了缝制藏装的生涯。 由于没有固定的店铺,巴桑老人只好在街道上搬来搬去,十分麻烦。一段时间后,在亲朋的建议下,巴桑老人决定开一家民族服饰加工店,既方便客人,也免去了搬来搬去的麻烦。1985年,他在一片空地上盖起了简易的板板房,成功开了店,专门制作拖顶乡一带具有独特的裁剪、镶边、绣花、缝制手法的藏族土司服饰,其制作的“吾僦”“初巴”“雄果”等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多年的辛勤付出,让巴桑老人积累了好口碑,也收获了不少回头客,日子越过越好。 巴桑老人是个热心肠,谁家的孩子外出求学,他总要给孩子拿点钱当路费;村里不识字的病患到外地求医,他也毫无怨言地陪着,忙前忙后,有时还主动帮忙垫付医药费,甚至不用还钱。他像亲人一样照顾着每一个需要他帮助的人,因此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阿嘎布”。 风雨过后见彩虹 2001年,村民们自发投票选举巴桑老人为拖顶村村委会副主任,之后又选举他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有了村民的信任,巴桑老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顾不上家里的生意,经常奔波在给村里办事的路上。 巴桑老人的家离村委会很近,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他直接在家里开了个后门,直通村委会院子。“村民夜里来办事,找我也方便。”巴桑老人说。村里有什么不好协调的工作,都请他去劝说,村民一看是他们的“阿嘎布”来了,都会给几分薄面,很多矛盾纠纷就这样化解了。巴桑老人还炒得一手好菜,是村里的厨师,谁家办红白喜事,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无论是作为个体工商户,还是村党总支副书记,巴桑老人的身上总是带着温暖人心、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他担任过迪庆州和德钦县第二届至第六届残联主席团委员、德钦县第八届人大代表、拖顶乡第一届至第六届人大代表,获得过州、县级先进纳税户,先进个体工商户,残疾人自强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模范和省级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前几年,巴桑老人经营了一家酒店,取名叫OK商务酒店。他说自己曾在一部电影里看到有人说OK,知道OK是好的意思,于是就给酒店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他还开玩笑说,自从给酒店取了这个名字,大家都开始叫他“OK巴桑”了。 在巴桑老人眼里,他只是个老实本分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大能力,但大家却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老一辈人艰苦朴素、顽强拼搏、奋斗不止、温暖善良的人性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