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迪庆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18 09:35:50

    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围绕全省世界一流“三张牌”和万亿级千亿级支柱产业,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壮大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4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6.打造4个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理念,推进精品景区提档升级,发展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能力,提升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影响力,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先行示范区、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辐射功能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充分发挥迪庆立体气候、生物资源等优势,按照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要求,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特点,推动迪庆高原特色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做精做强中药材、食用菌、葡萄、青稞、藜麦、蔬菜、花卉、木本油料、特色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全面提升迪庆绿色食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绿色能源产业,科学有序开发水电和新能源产业,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进“以电代柴”行动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建筑,加大天然气综合利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沼气能,把迪庆建成“云电外送”重要基地。绿色矿业,按照“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原则,推进矿山资源整合和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矿业巩固提升、转型升级,实施环保、高效、高附加值的矿业加工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强化矿产资源探测和管控。探索建立“电矿结合”机制,有效解决电力供需矛盾。

    27.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发挥迪庆在生物医药方面的资源禀赋,构建以现代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中藏医药产业,加快民族医药研发、药材开发、中药饮片生产和药品注册,研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产品及保健品,提升中藏药制剂生产能力。做大做强一批以中藏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品牌。现代物流产业,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重点,不断优化物流业布局,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电商物流等业态加快发展,引导邮政、快递等各类物流业态集聚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其它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推进信息技术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其它产业,以节能、环保和资源再生利用为重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与绿色能源、绿色农业融合发展;发展医疗、护理、健康养老、健康保险、中藏医药、健康文化等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法律服务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家政物业等,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服务业态、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九、提升城镇带动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创建为引领,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镇聚集产业、人口功能,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8.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监督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自然资源利用水平。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以规划为引领,增强县(市)中心城镇和小城镇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民生安全等方面的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

    29.优化城镇布局。构建以香格里拉城区为核心,德钦县城、维西县城、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为重要支撑,辐射周边重点乡镇的城镇联动发展形态。按照“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内涵要求,推进“美丽县城”建设。紧扣七大要素,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推进金江、上江、奔子栏等城镇新区建设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30.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推进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政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暖入户、树进城、河变湖、网入地、氧入室”工程,优化人居环境,积极推进老旧小区与棚户区改造,提升市容环境管理、市政绿化养护、城市公共基础服务,提升城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形象和发展环境。

    31.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合,促进城乡市场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推进居住证制度与户籍制度并轨。充分维护和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各项权利,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医保、社保、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等各项权益。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等政策挂钩。

    十、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农业农村要素支撑,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

    32.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坚持脱贫摘帽“四不摘”“三不减”要求,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坚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不断推进就业扶贫提升、生态扶贫提升、相对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相对贫困村提升等。建立易地搬迁移民综合保障体系,探索易地搬迁土地资源整合模式,保障“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

    3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品牌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推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建设,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示范村镇,积极推进农业集聚发展,发展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完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服务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供劳务输出精准服务,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34.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严格宅基地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继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建设。

    35.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着力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36.推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十一、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不断深化改革。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立足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加强对内协作联动,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37.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完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等方面难题。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税制改革举措,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鼓励和促进社会资本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大幅放宽重点领域市场准入,依法平等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各项权益,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38.提升合作开放水平。强化与毗邻州市联动发展,深化与昆明、曲靖、玉溪等州市合作,积极融入和推动滇西及滇中区域发展,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拓展与省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加强与西藏和四川等地区合作,拓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合作。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的交流合作。

     39.扩大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培育外贸龙头企业,扩大绿色食品出口,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培育一批迪庆特色外贸产品品牌。培育各类进出口主体,促进重要物资消费品、生产设备、医疗设备进口。推动旅游、民族文化、医药、餐饮等服务业出口。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借助中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加强州市及县区各级别的友好城市对接,促进民族文化国际交流交往,积极拓展各层级、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香格里拉口岸机场服务能力。建设国际松茸交易中心。

     40.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改革,改善招商引资政策环境。做好招商项目协调对接和服务保障工作,提高招商引资全过程的服务保障水平。聚焦迪庆重点发展产业和领域,做好项目策划包装推介,面向滇中、成渝和东部发达地区开展精准对接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知名企业。举办重点产业及招商项目推介会,依托中国——南亚博览会等知名展会,积极开展特色商品展销和招商推介。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扩大外商投资规模。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