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迪庆新征程】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蹄疾步稳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1 09:54:28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和泰君) 原始森林、皑皑雪山、高原湖泊、五彩草甸……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四季更迭中散发着无尽的魅力。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普达措公家公园走上了一条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6年,云南省依托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实体——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201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单位之一。5年来,普达措国家公园先后完成管理体制理顺、资源确权登记、管理机制建设、公园总体规划修订及专项规划编制、资源确权登记、资源本底调查等工作,试点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较为完备的国家公园制度体系。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在国家公园科学决策、规范管理、系统规划、立法、社区协调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政策三大方面构建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颁布实施了我国大陆第一部国家公园地方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实现了大陆首例“一园一法”——《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率先发布了基本条件、资源调查与评价、总体规划、建设规范、巡护、监测、管理评估、解说等10项国家公园技术标准,建立了国家公园科学决策咨询机制,出台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实施意见、管理评估指南、巡护监测办法、特许经营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政策,为试点区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供了指导与保障。

    探索公园发展的自养模式。找准国家公园功能定位,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建设,在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国家财政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试点区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较小范围的资源非消耗性利用实现了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了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的目的,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奠定了基础。

    内生型国家公园生态管理方式逐步形成。一是将传统生态智慧内化于保护。试点区制定了《普达措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以传统保护知识为基础的保护行动规划》,通过多种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保护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将传统生态智慧内化于访客管理。试点区通过活动设计,将藏族传统生态智慧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呈现给访客,潜移默化地影响访客行为,使访客在参与藏族传统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古朴生态智慧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三是将传统生态智慧内化于生态教育。试点区管理机构会同规划设计团队,充分挖掘藏族传统生态智慧的民间传说作为解说素材,将藏族传统生态智慧提炼升华为藏文化生态文明,并将其与自然环境教育充分融合,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生态教育功能体系作出了有益探索。

    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试点区依托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在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换上作出了大量探索。社区特许经营方面,出台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项目管理办法》,对规范开展社区特许经营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同时,拓宽社区特许经营的领域,签订了牵马、向导服务特许经营协议,将尼汝片区的马匹租赁和生态体验向导服务特许给尼汝村委会的白中、尼中、普拉3个村民小组,由村委会在试点区管理机构的监管下统一组织开展。资金与土地入股方面,试点区内的社区服务站悠幽庄园,是由洛茸村全体村民以3.6公顷土地和300万的社区生态补偿资金入股,由普达措旅业分公司牵头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唯一的访客住宿接待设施。根据协议规定,普达措旅业分公司每年给全村33户居民每户2万元的分红。就业安置方面,在试点区管理机构的监管下,国家公园经营企业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参与就业。普达措旅业分公司300多名员工中,社区群众占到32%。教育资助方面,试点区通过资源利用收益资助社区居民子女教育,并按照高中及中专生2000元/年、大专生4000元/年、本科生5000元/年的标准予以鼓励资助。

    试点改革推进以来,普达措国家公园在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脱贫、生态文明保障体系建设探索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蹚出了一条新路。通过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试点改革,公园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到了较好保护,自然资源得到恢复、生态系统得到维护、生态功能得到发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全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