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州全力推进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卫生人才队伍得到加强,医疗保障体制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的利好,健康之花在迪庆高原绚烂绽放。 改善就医环境 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 “十三五”时期,迪庆州儿科实现“从无到有”,结束了建州以来没有儿科的历史。自儿科建立至2020年8月31日,迪庆州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57‰以下。 2020年1 月 3 日,在沪滇帮扶项目大力支持下,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正式运行,这是迪庆州首个集健康检查、评估、教育、增值服务、信息管理为一体的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为全州人民提供全面、科学的体检及健康管理服务创造了条件。2020年4月,迪庆州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创建验收,成为迪庆州首家三甲医院。 “十三五”时期,我州通过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多方筹措资金,投入8.5亿元,改善提升了州、县、乡、村4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能力。实现了每个县级有一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办医院,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的公立卫生院,每个村至少有一所村级卫生室、有一个乡村医生、有四室分离,每个村卫生室达到80平方米以上的目标,各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诊疗环境、学科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老百姓缓解了看病难问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让老百姓看得好病 受地理、饮食习惯等影响,迪庆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地区。2018年前,遇到心梗、脑卒中等疾病患者,医院只能做常规检查、溶栓及控制血压等治疗,多数病人需转诊至州外进一步诊治,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在沪滇对口支援医院及省内帮扶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迪庆州医院心血管介入室于2018年11月17日正式投入使用并开展了第一例冠脉支架置入术。“截至目前,我院已开展80余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良好,并将业务拓展至脑血管、肿瘤等领域,填补了州内空白,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州医院院长黄永寿说。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促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十三五”时期,我州通过上海市瑞金医院、省级医院、昆明市的对口帮扶,医疗团队多次到迪庆传帮带,提升了本地医生的服务能力和医技水平。目前,州医院可以开展心脏的冠脉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心病介入的封堵手术等,填补了我州11项技术的空白。同时,县级医院也开展了微创手术、妇产科疑难杂症手术治疗等。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在夯实基层医疗基础、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为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我州印发了《迪庆州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通过一系列措施,我州不断提升了本地医生的服务能力和医技水平,老百姓实现了可以在州内看得好病的愿望。 加强医疗保障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2019年,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幸福村74岁的肖宗因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在州医院住院治疗,治疗费用13000余元,享受医保政策报销后仅支出1332元。 “十三五”时期,为保障群众看得起病,我州全力建立医疗保障政策体系。2017年以来,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全覆盖,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一般诊疗费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额支付,普通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报销限额比其他城乡居民提高5个百分点,对28种慢性疾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80%,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对筛查出来的36种大病患者,按照“四定两加强”的要求,做到“一人一档一方案”,确保所有大病得到救治。同时,积极落实便民惠民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方便看病”。在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州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报制度,贫困群众“跑腿垫资”的问题得到解决。 防控重大疾病 让老百姓健康有保障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大地,地处云南西北部的迪庆州上下同心、广泛动员,迅速掀起抗击疫情的全民战“疫”,41万人口,成功做到0病例,成为疫情防控的“净土”。 抗击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迪庆更加认识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对于保障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此,我州积极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控双提升、州县(市)疾控实验室规范化、县级医疗机构实验室重症病房以及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建设。 “十三五”时期,我州卫生健康事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成果来之不易。在建设新时代新迪庆的征程上,我州卫生健康事业将朝着保障人民健康的方向稳步前进。(洛桑央宗 鲁茸追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