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迪庆新征程】全国网媒记者点赞“迪庆新气象”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4 14:47:12

采访团记者合影

  2020年10月18日至24日,由云南省委网信办主办,云南网承办,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委网信办协办的“新时代迪庆新气象”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六天的行程里,各大媒体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不仅被迪庆的美景吸引了,还被近年来迪庆的发展速度震撼了!“新气象开启迪庆小康之路!”是各家媒体记者对此次媒体行统一的评价!

媒体行记者们深入乡村一线

  一路上,媒体行记者们深入乡村一线,感受各族群众共享民族团结进步的喜悦。一路上,他们用双脚去丈量土地,只为抓住最鲜活的新闻,把当地最典型的人物和故事及时传递给网友、读者、听众、观众……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表示:“此次迪庆之行,收获颇丰。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例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永宁社区康恩家园,在这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当地社区打造扶贫车间,组织在家的妇女与老人手工刺绣,既能够带动社区收入,同时也能够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让更多人知道迪庆当地文化与民俗。

媒体行记者们深入乡村一线

        中新社记者繆超表示:“在此次行程中,我们走进了德钦县茨中村,这个有上千人的多民族聚居村庄挂在澜沧江边一处缓坡上,一座西式建筑风格与中国汉、藏、白等民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教堂坐落村中。在茨中,繁衍生息的藏、傈僳、纳西、汉等民族,受限于澜沧江峡谷地形,长期与世隔绝、贫困落后。自开启脱贫攻坚,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贫困户脱贫工作以来,澜沧江岸边的土路变为了水泥路,连接各村庄的羊肠小道也变成硬化公路,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在政府帮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茨中村发展起核桃、葡萄、药材、花椒、土鸡养殖、生猪养殖等产业,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表示:“这次参加‘新时代迪庆新气象’媒体行活动,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止是这里的自然风光,更难忘的是,在此次之行中所看到的各民族人文风情,以及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有关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新时代变化。比如在德钦县奔子栏镇采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服饰缝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卓玛,听她讲述藏服缝制工艺特色,跟着她走进了‘藏服的世界’。其次在维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康恩家园’非遗工坊,22岁独龙族女孩曲海仙带我们走进她的新家,讲述着她们家的脱贫故事以及她分享了在家门口就能圆梦的喜悦。最后就是27岁的联合村总支书记刘星煜满怀梦想和激情地跟大家介绍他所负责的21个村落的情况,尤其在奶思村小组,眼前所看到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让人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媒体行记者们深入乡村一线

  大众网记者刘仕超表示:“很高兴受邀参加此次‘新时代迪庆新气象’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来云南,更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美丽的迪庆。这几天跟随大家一起领略了迪庆的风土人情,只能用绚丽多彩来形容。多样的民族风情,有藏族的粗犷、傈僳族的灵秀;美丽的山水景色,此起彼伏的青山、湍急有力的江水等等,无不打动着一个山东人的心。而比山水更能打动人的是,在迪庆这片热土上,各个民族互帮互助、热情好客,竞相绽放。大家在一起相互交融影响,一起为幸福美好的生活奋斗,建设着大家共有的家园,真心为这样的迪庆点赞。”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吴梓欣表示:“这是我第二次来迪庆,相比第一次多了一份念想。从香格里拉到德钦到维西,一路下来有一种阔别重逢的感觉。去年是我第一次来到迪庆,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云南。我跟同行的记者戏称,第一次就挑战了云南的极限,也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有生以来到过的海拔最高的地方。相比深圳,可以说是很大的海拔差了。云雾里的梅里雪山、秋色渐染的茶马古道、烟雨朦胧的松赞林寺……依旧让我倍感亲切和震撼,相比去年夏天,别有一番风味。再者,相比我所生活的城市深圳,这里的人文风情更是浓厚,多民族的聚居,各种风俗文化的交融,让它变得更有内涵和可读性。虽然相比繁华的大都市,迪庆在经济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在两次行程中,也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付出的努力,我也有幸见证和共享这成果,迪庆会越来越好的。我希望往后我能再次走进迪庆的春天和冬天,充分领略它的一年四季。”

  华龙网记者陈美西表示:“以前,提起迪庆,我们会想到香格里拉,想到雪山圣湖,峡谷草原,这些壮丽的自然美景。现在,通过这几天的走访,看到迪庆的脱贫攻坚成效和经济社会的巨变,精神上的触动带给我比视觉更强烈的震撼。尤其是当地老百姓这种向上向好的决心信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印象最深的,是在维西县康恩家园,异地搬迁户邓兴明说的一句话,他说:‘出路出路,不出山,哪有路?现在党和政府把我们引上了好路子,我们就决不回头,加油干!’我相信,在这样的干劲和信念下,迪庆的巨变还将继续,我也会用笔头镜头去记录,把脱贫的好故事讲到更多地方。”

  多彩贵州网记者安轶伦表示:“在迪庆的几天,我感受了多次内心震撼的瞬间。在小中甸,年轻的书记为我们介绍村子里的旅游发展业态。‘我们村有优势,但发展还比较慢,我们会更努力的,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书记笑着说,眼里闪烁着光。一个坐落在树林、湖水中的绝美小村,有着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但更为重要的是,村干部真切热爱着这片土地,全然为这个村子的未来而付出,他眼里有光,心里有信仰。初心、感恩、信仰。这或许是我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的力量,也是我眼中的迪庆新气象、新精神。心向北京,心向发展,心向未来。据说,迪庆的高速和高铁即将开通,有了交通加持的迪庆,未来,将如何腾飞翱翔?下一次,我定再次亲历见证。”

  中国兰州网记者王丹丹表示:“雪域高原是纯净的、神圣的地方,我在松赞林寺感受到了最纯粹的内心洗礼。参观过程中讲解员一路为我们讲解介绍,‘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一首仓央嘉措的诗直戳心底。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很多艰难困苦,或许只是内心执念。我想,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因缘,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开始。”

  宁夏新闻网记者张静表示:“很荣幸参加此次迪庆网络媒体行采访活动,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感受到迪庆在发展旅游业和带领群众脱贫攻坚上不遗余力,政府和百姓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迪庆正在变得更加美好,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显著提升。令我感到特别高兴和鼓舞的是,5月17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正式退出云南省贫困县序列,结束了傈乡大地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历史。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在采访中,我看到这里百姓安居乐业,了解到不少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得知将移民搬迁到城市,而且家门口开了扶贫车间,政府还出台很多帮扶政策,感觉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便纷纷放弃外出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乡发展。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微笑,最美丽! ”

  广西新闻网记者罗婧表示:“迪庆有好山,好水,好风光;好人,好地,人杰地灵。迪庆不仅仅有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有整洁干净的现代街道,两者碰撞却让人看起来意外的和谐。这次媒体行,采访了不少民族团结社区和正在努力脱贫的村落,我深深地被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感动。这些淳朴而善良的人啊,他们勤劳努力,乐观向上,他们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又有什么能难倒他们呢?”

  黄河新闻网记者李宏表示:“在这几天的活动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民族融合发展的采访内容与相关工作人员在扶贫路上表现出的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态度。香格里拉是个可以靠天吃饭的地方,优越的大自然美景给了当地开发旅游的最佳条件,在当地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中,无论是移民搬迁、村民住房改善,以及各个项目的发展,都展现着迪庆人民越来越好的生活状态。”

  云南日报记者唐焱表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每个人都想一窥雪域高原的圣洁,这大概是香格里拉吸引着人们的原因。‘消失的地平线’是虚幻的,香格里拉却是真实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纵览雪山的雄壮、草原的辽阔、森林的静谧、湖水的深沉,可以登高处凭栏远眺,可以穿小巷自由漫步,可以入寺院听闻礼忏,可以坐庭院煮酒温茶,每个人都能在香格里拉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寓意‘吉祥如意的地方’,我相信香格里拉会变得更好,同时也欢迎大家走进香格里拉,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用真诚去传递香格里拉的美好。”

  云南画报记者贾翔表示:“这次迪庆香格里拉网络行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记忆,跟着媒体团,我感受到迪庆各民族的团结和人民的淳朴;跟着媒体团,我尝到了迪庆各地的特色美食;跟着媒体团,我遇见了白马雪山垭口的彩虹,看到了雨雾朦胧的梅里雪山……这些对我来都一次心灵的洗涤之旅。虽然我努力用镜头记录下了行程中的‘大美迪庆’,但在现场感受到的美,比镜头下的迪庆更让人震撼,希望大家有机会也能亲自来到这里,荡涤心灵。”

  云桥网记者李吒表示:“在这次活动中,巍峨壮丽的梅里雪山、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异地扶贫搬迁点民众幸福的生活、极具特色的藏式餐饮……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看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新时代下在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脱贫攻坚奔小康、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展现出的全新面貌,也看到了一个在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创造出的新迪庆。在此次采访中做为一名云南记者,看到省外的记者朋友因为采访行对迪庆的喜爱溢于言表,为迪庆发展由衷感到高兴。他们刷新了迪庆甚至云南在自己心中的印象,这让我觉得开心和激动,也让我感受到了举办这次采访活动的非凡意义。”(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