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流动党校成为牧区知识的加油站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2 09:42:19

◆ 和泰君

     云雾蔼蔼,远山苍翠;草木茂盛,牛羊肥壮。夏日的高原牧场上,香格里拉市牧区流动党校的鲜艳旗帜迎风飘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里入心入脑。

     2001年初,经云南省委组织部同意,香格里拉市设立了牧区流动党校,这也是迪庆州、云南省乃至我国唯一一所针对牧区的流动党校。党校组建以来,一直活跃在香格里拉市的各个牧区,把党的声音和政策传播到各族群众中,成为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便民解忧的“服务站”、助农增收的“加速器”,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吉波角”(藏语意为“组织送来的福音”),受到了农牧民的普遍欢迎。

    香格里拉市共11个乡镇,其中,半农半牧的牧区乡镇就有6个,32个村委会,305个村民小组,7753名农牧民党员。在牧区,广大牧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难以集中;此外,牧区信教群众达70%以上,反分裂反渗透任务十分艰巨;牧区生产力水平低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气候恶劣,脱贫致富任务艰巨。

    为打造好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家门口”的学习阵地,牧区流动党校延伸培训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坚持把牧区流动党校作为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抓手。

     近日,香格里拉市牧区流动党校走进小中甸镇和平村拉扎村民小组天保山牧场、建塘镇吉迪村红对村民小组牧场,为农牧民送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让广大农牧民深受教育和启发。

     牧区流动党校成立以来,以农牧民党员的授课需求为出发点,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结合“三农”工作需要和农牧民求发展、盼致富的迫切愿望,注重师资队伍配备,协调联合农业、畜牧、卫生、扶贫、教育等部门,挖掘智力资源,依靠社会力量,建立了由党的理论骨干、基层干部、农牧业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和乡土人才组成的高素质牧区党员讲师队伍,并适时采取藏汉双语宣讲,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并于每年安排1至2个月时间,进乡入村,重点对全市牧区党员和群众分期分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牧区实用技术培训。

     针对部分党员由于缺乏脱贫信心、理想信念动摇、缺乏科技知识,缺少致富本领、党员长期不学习、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流动党校在教育工作中突出对农牧民党员进行各种政策宣传和基本理论的教育。

     培训过程中,牧区流动党校突出农村实用技术,聘请技术人员重点对牧区党员、养殖专业户、种养能手就《科技推广应用》《牲畜疾病防治及科学养殖》《经济林木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目前,大部分牧区吃上了新鲜蔬菜,参与市场竞争的观念正逐步形成,畜产品交易市场中农牧民的身影日渐活跃。

     在办学过程中,牧区流动党校的突出“流动”的特点,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教学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不同需求,分类设置培训内容。在宣讲过程中,讲师与基层党员干部和农牧民面对面交流、面对面讲授,坚持就近就地,适当集中、培训时间短、次数多的原则,采取放一场录像,放一部科教片,上一次党课、开一个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到牧区开展教学,按需施教,有效解决了牧区群众教学难的问题。牧区流动党校在为党员群众送政策、送科技知识的同时,不断总结送教过程中好的经验,把反映好、实用强的科学养畜课程制作成电教光碟,发放至牧区党员活动室。此外,牧区流动党校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配齐了车辆、电视机、功放机、发电机、VCD、照相机等电教设备和音像教学资料,将电化教育手段运用到了流动教学中,方便群众学习,扩大了受教育面。

    据了解,19年来,香格里拉市流动党校累计培训约11万人次,牧区流动党校也成为了高原牧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员群众素质提升,为全市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和政治思想保障。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