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晓丽 6月以来,正是迪庆高原中药材和藜麦种植的季节,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你这样种不但降低了效率而且不利于中药材的生长,来!我给你们示范一遍……”香格里拉市科普带头人陈建华来到田间,手把手教农户种植。 作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迪庆州科技特派员、云南省科协优秀农函大教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陈建华一直致力于带动高原农牧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培育高原优势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形成高原循环农业种植发展模式。 2013年,陈建华辞去省外的工作,来到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开始实验种植藜麦。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适宜的生长高度为海拔3000至4000的高原或山地,是唯一一种单作物即可满足人类所需全部营养的粮食,在南美洲被尊为“粮食之母”。 陈建华说:“香格里拉的海拔、土质、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藜麦生长,但缺乏实用种植技术,开始试种没有成功。”第二年,陈建华改进了点籽技术,通过实地种植试验、技术改良后,2015年香格里拉高原地区种植藜麦成功了。“人工点籽成本高、费时费力,通过学习观察,我设计定做了专门种植藜麦的起垅盖膜机,效率比以前人工种植提高40倍。”陈建华说。 香格里拉产地的藜麦,自然生长、营养全面、口感清香,一上市就打开了销路。 2014年,陈建华成立香格里拉小中甸镇联合村开细组高原种植协会,2015年成立了香格里拉圣洁生物种植有限公司,潜心于驯化适合高原的中药材、农作物新品种。目前,他培育了雪上一枝蒿、木香、云当归、重楼等14种中药材,种植当归3000亩,完成党参、雪上一枝蒿、黄草乌、白薇、重楼、珠子参、五味子育苗。公司拥有技术骨干16人,种植大棚10个,3个药材种植基地共计400余亩,配备耕作、育苗、种植、收割、加工机械设备。2017年至2018年,陈建华所在企业共获得12项包括当归、食用菌等种植技术和种植设备改造专利。 藜麦播种成本低、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经过几年的规模推广,已成为迪庆特种作物。陈建华的藜麦厂房也由只具备储存功能的小作坊变成了可实现去杂质、脱皮、抛光、色选、定量分装、真空包装的精加工工厂。 在努力攻克种植技术难题的同时,陈建华组织种植培训,引导当地群众科学耕作,把粗放式耕作转变为精耕细作,促进群众增收致富。5年来,陈建华在香格里拉市范围内举办200多期实用技能培训,带动15000人增收。 “在陈建华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尝试种植藜麦,先试种1亩或者两亩,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后,再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产量。比种植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藜麦和中药材的收入要高得多。”联合村归吓村民小组组长民布说。 2019年,香格里拉市实施以培养千名产业发展能人、千名产业发展重点户、千名农民转移就业、千名技术人员服务到村的“千人”工程,拥有基地和经验的陈建华被纳入其中。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小中甸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当地群众种植藜麦和中药材的积极性也高了。”陈建华说。归吓村民小组村民斤包家,有两名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被列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2019年,斤包家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藜麦和基地务工,收入达到7000元,实现了脱贫。 截至2019年,开细组高原种植协会带动600多户农民(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60多户),种植中药材当归3000亩,产值达1500万元;种植藜麦10000亩,产值达2100万元;食用菌大棚83个,预计年产量500吨,产值可达1870万元。 科学技术与泥土的完美融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协会、合作社、公司+基地+科技带头人+农户”的科技惠农增收新模式,陈建华引导当地农牧民走上了脱贫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