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村的致富之路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17 10:59:47

    ● 云南网记者 赵岗

    “以前捡到松茸都卖不出去,没有路,巴拉村出山都要好几天,松茸都烂了。而且收成全靠雨水,一年辛苦到头只有一两千元。现在我们村民大多在景区打工,一年收入就有五六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6月12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巴拉格宗景区员工格桑次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了解到,巴拉格宗景区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发挥紧靠巴拉古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采取了“旅游+文化+扶贫”的发展模式,使深山中的巴拉村迎来脱胎换骨的新生。

    要致富,先修路。20年来,巴拉格宗景区开创者斯那定珠带领公司团队,通过发债、融资租赁、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先后累计筹集8.5亿元,克服重重困难,在专家考察认为无法形成公路的悬崖绝壁上生生开凿出了一条宽6.5米、长达58公里的柏油路,让巴拉村民们圆了走出大山的梦。

    该公路是巴拉村通往外界唯一的公路,也是附近沿线多个村庄生产生活必需之路,更是巴拉村及附近村庄的“脱贫致富之路”。

    修好路后景区又筹钱架电,解决巴拉村的用电问题,于2008年实现了“三通”,即通电、通路、通讯息,彻底改变了巴拉村与世隔绝的情况。巴拉村实现三通后村民调整生活环境,集体迁移到海拔较低的干热河谷地带。

    同时,斯那定珠又出资给村民修缮房屋,村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三层藏式别墅,村民的家里普遍出现各种家用电器、汽车,移动宽带、卫星电视信号等更是覆盖了整个区域。

    “景区的建立,就是为了帮助当地和周边群众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毗邻的农村30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及扶贫问题全部由景区解决。”斯那定珠说,通过为村民们提供景区驾驶员、讲解员、协警、餐厅服务员、保洁员和歌舞演员等基本就业岗位,使员工的人均月工资收入达到了近5000元,远远高出迪庆州目前最低工资标准。

    除此之外,发展生态旅游业直接带动景区周边500多名村民受益,通过到旅游景区就业、承包零星建筑工程及大型工程项目打工、为景区和游客提供其他旅游服务、发展种、养殖业向景区供应生态食材等方式,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斯那定珠介绍,景区租赁村民闲置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平均每年给每户租金1万元。同时租赁村民的百年老屋恢复原貌,供游客参观体验藏文化,每年向每户支付租金7000元至8000元不等;积极扶持并鼓励村民兴办养鸡场、养猪场等,在为景区游客提供绿色生态食材的同时,也满足了景区员工的生活需求,该举措每年又为每户村民增收了5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不仅如此,在景区建设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的情况下,仍以反哺的形式,每年给予巴拉村村民70万元的反哺资金。通过多方努力,使景区周边乡镇实现有效增收,使村民从户均年收入千元水平飞跃至近十万元,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截至目前,巴拉村村民直接从景区受益的金额高达三千多万元,不仅如此,巴拉村家家户户使用的WIFI、IPTV、电话座机均是景区帮助办理的,每年产生的费用也均由景区为村民支付。

    除此之外,为使村民尽早脱贫致富,景区负责人斯那定珠个人曾向省民委为巴拉村村民争取到了200万元的扶贫资金,并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出台后,于第一时间为巴拉村村民争取了100万惠民补贴。

    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实现了跨越式改善。周边村民也在景区带领下,相互共融发展的美好格局正在打开,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理念有效形成,群众幸福生活的改变已经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