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坚守者”——余文艺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江初 发布时间:2020-06-10 08:49:08

他,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农技推广,优化产业结构;十年如一日,奔走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农民增产增收的本领。在群众眼中,他就是默默奉献的“农田坚守者”。他叫余文艺,是德钦县霞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2008年,余文艺在有着“云南北极”之称的德钦县羊拉乡走上了农技推广的工作岗位,在这个艰苦边远农村坚守3年后,2012年,由于工作需要,他来到霞若乡,但从事的依然是农技推广。

霞若乡位于德钦县境东南部,地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一直以来,落后的耕作方式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粮食、饲料紧缺是霞若乡一个突出的问题。

到岗伊始,余文艺便结合所学得专业知识,引进和推广适宜霞若乡种植的优良品种。从2012年至今,共在霞若乡推广地膜种植杂交玉米45200亩,平均每年推广种植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的32%以上,玉米产量大幅增加。期间,他还将这一技术推广到霞若乡海拔2800米以上地区,经测产,地膜种植杂交玉米单产最高达615公斤,比常规种植平均亩增产203公斤。基本解决了该乡山区农民粮食、饲料紧缺的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身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产业特色典范乡”建设的要求,余文艺积极引导和扶持霞若乡山区农民种植中药材,同时,负责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指导。为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他查阅了大量种植相关资料,还先后到省内各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向种植户和专家请教种植技术及管理方法,回乡后再把学到的经验传授给霞若乡群众。目前,霞若乡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1065亩,中药材连片示范区14片,2019年末,全乡中药材总收入达358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357元,中药材产业收入比重占到了农民收入的13%左右,平均产值达3241元/亩。种植中药材已成为霞若乡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为摆脱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多年来,余文艺结合新技术进行玉米、青稞、大麦、马铃薯品种改良试验示范。特别是2012年,余文艺在霞若乡实施青稞绿色高效连片示范15片共1500亩,带动辐射面积2092亩,带动贫困户1437户,种植品种为云青2号,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280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增产40公斤;另外,余文艺积极推广冬作马铃薯及无公害蔬菜作物,完成栽培冬作马铃薯核心区面积500亩,辐射带动3189亩,带动贫困户976户,平均单产2878公斤,既改善了农民生活又解决了冬季山区农民吃菜全靠外地运输的问题。

余文艺心里始终装着农民,他把田间地头作为农业科技培训的露天课堂。自2012年以来,共进行各类技术培训8137人次,为霞若乡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此外,余文艺还认真组织完成了县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乡级任务,总计指导全乡80户科技示范主体,入户率达100%。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余文艺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同事的努力下,2012年,霞若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亩,产量225吨,实现产值1200万,2019年末,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065亩,产量2700吨,实现产值3585.8万。人均收入从最初的1458元提高到现在的4357元,为霞若乡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多年默默的付出和坚守,余文艺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同时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他先后获得州、县先进工作者、优秀职工、典型指导员等荣誉称号,并分别获得2014年度、2015年度、2017年度的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


责任编辑:王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