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学宝 眼下,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冲刺收官阶段,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扶贫需要驻村干部脚踏实地地干工作,用脚步去丈量民情,用辛勤和汗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但其中仍然有工作不到位、打不开局面、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南郭先生”。 驻村干部既然进入了农村、干上了精准扶贫工作,就要为农民谋福利、谋发展,要把群众脱贫致富放在心上,把精准扶贫工作一干到底。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迪庆则是云南的主战场,脱贫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有驻村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的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这种假扶贫不仅无益于扶贫工作开展,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期盼。 由于精准扶贫对扶贫精度的要求更高、对脱贫成效的要求更严,各地机关都派出“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或驻村干部,希望通过干部深入一线、密切干群关系,准确“把脉”基层贫困内因,然后通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办法帮扶,干群齐心协力让贫困群众脱贫并做到绝不返贫。这期间虽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驻村干部,但仍然有一些“南郭先生”混迹其中,他们带着帮扶的“帽子”,却没有认真做过一件有益于贫困群众的实事。 驻村干部作为脱贫攻坚战役的排头兵,身上的担子可谓举足轻重,绝不是“南郭先生”手上可有可无的乐器。 在肯定大多数驻村干部的同时,一些村民对少数的扶贫驻村干部却不太看好:“来村里几年,什么都没干,甚至没到过农户家,只在村公所摸底,起不到真实的帮扶作用……”这些“南郭先生”从走进基层的第一天起,就打心里不愿和群众相处,把驻派视作“混日子”,不肯脚踏实地干工作,想着把时间混够了就走,最后只留下一顶“不做不错”的帽子。 这些“南郭先生”忘却了精准扶贫的“初心”,严重辜负了上级组织和基层群众的殷切期盼。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干部只有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为己任,加强学习、深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通过实地调研、合理规划等方式,全力为群众办实事,才对得起党政重托、百姓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