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错落有致的傈僳族民居,热情好客的村民……当记者走进维西县中路乡拉嘎洛村腊玛洛村民小组,一副美丽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烂路无人修、地荒无人种、有水引不来、有货卖不出”的村庄。20年来,关于村里的变化,最有感触的要数腊玛洛村民小组组长蜂占华,他是走出村庄的第一人。蜂占华说:“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据蜂占华回忆,在90年代,“出行难”是村民的一块心病。那时候村里不通路,去乡里办事要走3、4个小时,去州府要先步行到维西才能搭到车。因为交通不便,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除了种养一些够糊口的粮食和牲畜外,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也没有积累意识。 让蜂占华作出改变的是一次借钱。“当时孩子在上学,因为要给孩子凑学费,家里又拿不出这么多钱,我就跟村里人去借钱。”蜂占华说。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村里人都没有钱可以借给他。“那时候村里人种植传统作物和饲养少量牲畜赚不到什么钱,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这让蜂占华认识到,只有让农产品走出大山才能赚钱。 通过努力,蜂占华把村里的木香、猪、牛、马等卖到临近村落和乡镇,并逐渐把这些农特产品卖到了福贡、兰坪等地。“那时候我一年能赚五六千元,家里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往事历历在目,蜂占华很是感慨,“但因为交通不便,生意想发展壮大很困难,尤其是新建住房时,建筑材料都要靠人力运输,每人每天两趟, 一趟只能背三四十块瓦片,很是费力。”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走入千家万户,腊玛洛村民小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蜂占华告诉记者,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的变化一天一个样,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户户饮水安全有保障;村里还新安装了变压器,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安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县乡公路畅通无阻;村里人纷纷买了摩托车、小货车。 “通路通水通电后,村民们纷纷盖起了砖房,日子越过越好了。”蜂占华笑容满面。 而腊玛洛村民小组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据悉,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民们种植了木香等中药材,培育了生猪、家禽等见效快的产业,在满足村民基本生活的同时,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还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走出大山,奔赴一线城市打工,不仅挣到了钱,还增长了见识。 “如今的腊玛洛已是旧貌换新颜。好光景也让村民有了好盼头,村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努力耕耘,日子越过越红火。”蜂占华作为腊玛洛村民小组的小组长骄傲又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