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扶贫大考”定要先治“松懈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王靖萍 发布时间:2020-05-07 09:19:32

5月1日,求是网刊发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全力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一文,文章指出,当前,有的地方脱贫摘帽后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明显减弱,有的资金投入增速下降,有的脱贫人口收入没有增长甚至下降,有的贫困村宣布退出后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际不在岗,这种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换频道等现象必须纠正。

刘永富的文章披露的种种现象,正是“松懈症”的具体呈现。这种思想上的自我减压,工作上的懈怠倾向,不仅辜负了基层民众的期待,还导致脱贫增收缺乏稳定性,加大了一些脱贫户返贫的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做到“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字里行间都表明了我国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时间紧、任务重,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防治“松懈症”,跳出“扶贫”抓“扶贫”,既要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也要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意味着脱贫攻坚没有退路,相关各方要扎扎实实“站好最后一班岗”。这要求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扶贫工作人员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要树立起“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放松”的坚定信念。要克服“松懈症”,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这就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扶贫举措上拿出更多实招,针对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进行政策的修正和调整。比如,对于一些基层出现的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等现象,要及时纠正,堵住考核验收的漏洞,严把退出质量关。对一些典型案例应当严肃问责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以儆效尤。

此外,贫困群众收入不增反降,除了基层官员思想松懈、责任淡化等原因外,其背后也可能有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过度依赖“输血式”扶贫等问题。因而,根治贫困群众的“松懈症”也极为关键。在强化行政督导的同时,要通过市场化扶贫形成良好的造血机制,给脱贫家庭以长期、稳定的回报,让脱贫摘帽更彻底。各地应根据地方实际适时释放经济活力,畅通人流物流,给企业松绑,鼓励更多企业和社会人士参与扶贫,才能开拓更多就业创收的渠道;同时,要适时增加贫困群众学习技能的机会,让他们有一技傍身,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动力,这样才能增加贫困户收入,避免脱贫家庭陷入返贫的窘境。

脱贫攻坚,关键不是看数字,而是看长效,对于一些基层中出现的扶贫“松懈症”以及脱贫成果不稳固等问题,必须高度警惕。越到最后关头越要绷紧弦,继续下“绣花”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的重要指示要求,查弱项、补短板,抓产业、促增收,担责任、促落实……不断提升群众“造血”能力;扶贫人员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去帮助困难群众,不当“甩手掌柜”;各地要逐步建立并完善扶贫长效稳定机制,以全新的高度、更大的力度向全面小康进军,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脱贫攻坚的质量。


责任编辑:和建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