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辉:用镜头定格香格里拉美景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7 09:55:09

●高剑平

        2020年,迪庆本土知名摄影家罗锦辉再次携带他多年创作成果,来到维西县白济汛乡洛吉古,计划开办一个摄影陈列馆,年届75岁高龄从事近40年摄影创作,他一直怀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期望通过光与影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香格里拉人文风光。

        从洛吉古到里约热内卢

        1992年5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晨间新闻播报:云南迪庆摄影家罗锦辉获得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首届国际环境摄影大赛专业组金奖(冠军)。这个消息让千里之外的罗锦辉百感交集。

        罗锦辉从小生活条件艰苦。上小学时,他经常穿草鞋,每天走四、五公里路去上学,幼小的他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成才。”初中毕业,他参军到部队,入了党,当过警卫员、文书、班长、会计、指导员,还考上了武汉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在部队,他第一次接触到相机,“简直太神奇了”,兴奋的他立刻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世纪80年代初,罗锦辉从部队转业到州群艺馆,用当时群艺馆仅有的一台海鸥4B相机,开始了几十年的摄影创作生涯。1985年,他考取武汉大学首届艺术摄影研究班,系统学习了摄影专业课,掌握了相关文学、诗歌、美术等门类的艺术理论,摄影创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摄影要有一种感觉。”罗锦辉说。几十年来,他跟随马帮、坐拖拉机、搭乘汽车,脚步遍踏香格里拉热土,致力于将胸中多彩情愫和深沉情感,用独具感染力的色彩、光影、线条等摄影艺术的造型语言,充满激情地进行唯美描述,形成和强化着粗犷、质朴与恢弘大气的风格。1983年,听说原香格里拉县格咱乡浪都村的景色优美,他决定去采风。他和马帮搭伴,在景区走了三天三夜,住在最远的牧场牛棚,吃着玉米饭伴酸奶水。行程中脚扭伤,他坚持拄着棍子,边走边摄,终于拍摄到了自然生态中的雪莲花,看到了向往已久的无底湖。

        1990年,罗锦辉开始拍摄梅里雪山系列作品,经常在德钦县云岭乡山野采风,走路久了,脚上长出了厚厚的老茧。“长距离坐拖拉机颠得难受,有时候我一个劲吐黄水,浑身没有力气。”罗锦辉说。村民们看他背着大包包,有的还误认为是收药材的小贩子,好心捎他一程,他就把镜头对准他们,拍下许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有一次,他经过维西县小维西骡马交易大会,拍下了一张黑白相片,场景为几百匹骡马交易现场,乡土味十足,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图片资料,许多部门单位多次向他征集过这张相片。

        在罗锦辉的不懈努力下,摄影作品开始登上《云南日报》等省级报刊杂志,迪庆的民俗文化通过他的镜头,被外人逐渐了解。

        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罗锦辉更加注重和强调以大众的视角,关注和表现香格里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活场景。对当地群众每年正月在温泉沐浴习俗的题材,罗锦辉关注了10年,经过反复观察、推敲,他拍出了作品《彩泉》,它以强烈的色彩视觉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场景,带有浓郁的生活情味。这幅作品中,有老年妇女的安详,中年女子的恬静,也有小孩子的天真浪漫,如果说人有七情六欲,按照中西方美学的传统标准,无论是文学、音乐、雕塑、绘画、摄影,只要能表达喜怒哀乐的两种以上主题,就算是一个成功的作品,而《彩泉》就能表达现三种以上的人物表情,给人带来深深的内心震撼。出作品后,他先是起名《沐浴》,“这幅作品名字想了三天三夜,起先从《沐浴》更名为《彩色之泉》,最后才定名为《彩泉》,取意为多彩生活,体现香格里拉的和谐精神。”罗锦辉说。

        1992年,在联合国首届国际环境摄影大赛中,罗锦辉的这幅《彩泉》从来自世界144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余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专业组冠军,他的摄影艺术也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凭着一份执着与坚毅,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各种荣誉:《佛光》1988年获云南省首届民族艺术节一等奖,《沐浴》1990年获香港“国际旅游艺术摄影大赛”银奖、1991年获日本“世界尼康艺术摄影大赛”铜奖,《鼓声中的太阳》1992年获中国第三届艺术节摄影一等奖,《雪山神韵》1999年获“中国香格里拉国际摄影大赛”一等奖,《梅里雪山组照》获“开发澜沧江摄影大赛”一等奖……

        香格里拉是创作的沃土

        2012年7月,一个名为“美丽家园·香格里拉”的摄影作品展在云南省博物馆成功举办,那140多幅反映香格里拉神奇自然风光、浓郁民族风情的摄影作品,全部出自罗锦辉之手,人们才注意到淡出多年的他又回来了。

        欣赏罗锦辉一幅幅展现香格里拉辽阔草原、巍巍雪岭、险峻峡谷和多彩民族风情的摄影作品,仿佛跟随镜头,走进了他曾经走进的世界,一切似乎可感、可触,又如同在品味秘境中的美酒、吟诵圣境中的诗歌。“他一次又一次地把大自然瞬间美景凝固为永恒,一次又一次地赋予冷峻雪山和封冻草原以鲜活的生命”,有人这样评介。

       在《彩泉》获奖后,罗锦辉把获得的资金拿出来修葺了露天温泉,让群众泡澡更方便,同时购买了单位的摄影器材,改善了暗房设施。之后,他先后担任了州群众艺术馆馆长、州文化局副局长等职务,央视、省州媒体多次拍摄他的专题片,这种功成名就的感觉,让他如坐针毡。1995年,他辞去了州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选择潜心钻研摄影业务,再一次走向自然山水。

        这一次,他开始了“受尽香格里拉折磨,享尽香格里拉山水”的人生旅程,对迪庆瑰丽自然风光、浓郁民族风情、神秘宗教文化进行了全场景式记录。为了拍摄到梅里雪山朝霞,他在雪山脚下住了七天七夜,大冬天五点多起床,还掉到了零下20几度的冰沟中,差点冻昏过去。听说石卡雪山上云海壮观,他独自在4500米的山顶露宿,终于如愿以偿。摄影途中,遭遇翻车死里逃生,是他的家常便饭。1988年,为了拍好《雪山鸿雁》选题,他在去德钦县奔子栏镇书松村时遇到车祸,导致脑震荡。1991年,他带香港影友去建塘镇农村采风,被拖拉机撞倒在侧沟中。1994年,迪庆纸浆厂开业,请他去创作设计宣传册,途经桥头路段时,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来,车辆侧翻,他受了重伤。反复的车祸,让罗锦辉落下了二级伤残,2004年罗锦辉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但他对摄影的痴心依然如故——“只要不倒下,还会继续拍下去。”

        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加上自筹资金,从2012年起,罗锦辉到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美丽家园·香格里拉”摄影作品巡回展,30多场巡展参观人数达到50多万人次。展览受到全国媒体关注,观众好评如潮,提高了香格里拉知名度,对旅游促销起了极大的作用。期间,他拍摄主编了《魂系雪域》《中国西部香格里拉》《三江明珠——维西》等7本摄影专集,通过梅里摄影学会,培养了一支香格里拉特色的摄影队伍。2006年,罗锦辉获得了省级劳动模范称号、省文学艺术成就奖。

        罗锦辉说,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离不开无数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妻子的家庭担当,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母亲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只能靠小妹照料,去世时他都未能见上一面。部队的15年培养,铸就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使他成为迪庆第一个开办摄影作品陈列馆的复员军人。“香格里拉沃土给予我丰富的艺术营养,没有各级各部门和父老乡亲的关爱,我也不能在艺术创作天地中有所作为。”罗锦辉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迪庆。

        如今,罗锦辉计划筹办洛吉古摄影陈列馆。陈列馆将永久展出他珍藏的200幅相片、用过的相机,并详细介绍当地乡村旅游文化。“有条件时,我还要培养一批农民摄影家,把家乡的仙人遗石、高山湖泊、小维西教堂等用画面定格下来,介绍给更多的中外游客,助推乡村振兴。”罗锦辉说。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