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香格里拉“美丽县城”的美丽蜕变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正如歌词所写,香格里拉的美不可复制。日前,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命名云南省美丽县城的通知,香格里拉市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 去年2月,云南省提出,拟用3年时间,筹资300亿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香格里拉市闻声而动、顺势而为,紧扣“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结合“六城同创”工作,以滇川藏结合部区域性核心城市建设为重点,推进城市“东拓南延北提西控中疏”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功能布局日益完善、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城市品位有效提升,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干净整洁 城市更靓丽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吸引着外来游客,或是因为历史的沉淀感,或是因为秀丽的山水景色,或是因为建筑的摩登,但是,香格里拉却因其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卫生整洁的城市环境、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等而广受好评。 走进香格里拉市的大街小巷,放眼望去,随处可见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一幢幢崭新靓丽的民族风情楼、一个个优雅宜人的住宅小区、干净整洁的街道,规范的停车位,夜间华灯初上,人们在广场、公园里跳起民族广场舞,整条街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美丽县城”建设中,香格里拉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细微着手,结合创文工作,实施市容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厕所、路和街道、水、卫生等问题,改进管理方法,建立持续干净的保障机制,把“厕所革命”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将旅游智慧厕所建设内容与城区公厕建设相融合,现已建成古城、龙潭公园、红太阳广场、法制广场、阳塘路5个智慧厕所。 棚户区、农贸市场、外立面改造作为香格里拉市提升形象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民心工程。该市对城区主街道、标志性建筑外立面进行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从门头、牌匾到灯饰都显现藏区特色。截至去年底,该市已完成城市棚户区(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共涉及1916户,改造内容包括7个老旧住宅小区、4个社区的部分配套基础设施及外立面改造,彻底清除“以路为市”现象。同时推行垃圾分类,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卫生。通过改造,统筹配套城市服务和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让原来落后破旧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昔日脏乱不堪、淤塞断流的纳赤河、龙潭河、桑那河已不复存在,如今漫步在河边,河水通畅、水流清澈、河道整洁规范,河滩上种满了绿草,铺起了游步道,河道两岸的景观工程提高了周边人居环境,大面积的绿化种植提升了城市绿化率,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广场、园路、座椅、公厕等设施的修建,增加了景观使用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使过去脏、乱、差的河道两岸成为城区居民休闲、散步的绿色景观走廊。 生态宜居 城市更靓丽 踏入香格里拉这片高原,如画的雪山草原和成群的牛羊交相辉映,在感叹着高原风光秀美的同时,又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种“千古自然生态,大美谁比肩”的意境。它的美来源于湛蓝的天空下的芳草依依,更脱俗于它远离喧嚣的那份静谧。 一座城市是否美丽,要看城市品质,而城市品质的高低取决于城市功能配套、城市服务管理体系、城市绿化等是否让市民满意。香格里拉市依托“两山三水”的山水体系,建设大小绿地公园21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1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76.40%。目前,香格里拉市新城区道路系统已经成型,城区与机场、车站及未来的香丽高速互通已实现“无缝接驳”,城区内主要道路基本无“断头路”,城区路网密度达到8.5公里/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面积率达到15.2%。目前,香格里拉城区公共停车位包括道路停车位共有1690个、广场及公园停车位525个,有力推动了香格里拉市城镇化建设,减轻了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压力,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条件。该市还建成5G试点基站,安装14条街道、486盏路灯,对坛城广场、龙潭湖商业街、池卜卡商业步行街、香巴拉大道、池慈卡街及长征大道等14条市政主干道进行亮化提升,提升改造楼宇286栋,实现全城亮化美化、道路通畅,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香格里拉呈现出漂亮展新的“面孔”。 每天清晨,不少市民在公园内快走、慢跑,好一派宜居宜业的生活场景。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自从香巴拉生态湿地公园建好后,每天早上到这里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呼吸清新空气,生活在这样的美丽县城无比幸福!”家住香格里拉市的居民七林旺堆说。 彰显特色 城市有品位 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底色,没有文化,再强的城市也没有气质与灵魂可言。香格里拉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最壮丽动人的自然景观,独克宗古城是古代“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之一,保留了原有的城市街道格局和建筑特色,并已经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成为游客和市民休闲娱乐购物中心;城市内富有民族气息的建筑形式、特色着装以及民族活动构成了城市特有的人文景观。 此外,香格里拉久远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还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共有3项国家级、8项省级、39项州级和4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香格里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2017年,香格里拉市入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先后还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为“美丽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让文化点燃城市的发展激情,提升城市的温度,让城市更“出彩”,香格里拉市遵循引山入城的景观特色,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融合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将本地民族特色融入地段环境,全力打造独克宗花巷、香格里拉·月光印巷特色街区等特色鲜明的主题街区,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形成了如今独具风貌的历史文化遗产,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相辅相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美好的传说与现实理想交汇融合,特别是独克宗古城及松赞林寺保存文物丰富,历史遗存及建筑集中成片,并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全面集中体现了香格里拉建筑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髓和价值的真实体现。 如今,一座具有藏区特色、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城市已在迪庆崛起,一副秀美如斯的新画卷正在高原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