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冠肺炎患者怎样转运?4辆负压救护车24小时值守!
1月29日中午12时,一辆没有鸣笛的救护车驶入云南省急救中心大门右侧区域。3名身穿白色洗手衣的人员从车上下来,穿上蓝色一次性防护服,开始用消毒药水冲洗急救车。
这是设立在云南省急救中心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转运急救站的车组人员,他们刚刚用负压救护车转运完患者。4个车组、12名人员,4辆负压急救车组成了该转运急救站的核心力量,在此次疫情中,承担着昆明地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诊工作。
负压救护车很特别
和往常不同,近段时间以来,省急救中心驾驶员李俊执行的是一份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任务——用负压救护车转运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
“才听说要设立转运急救站,当时也没多想,马上就报名了。”能让李俊有这份底气的,是他多年的救护车驾驶经验。不过,之前工作较为简单,这次的任务却更加艰巨。
出车前,车组人员在穿戴防护装备
由于承载的是疑似和隔离患者,必须运送一次消毒一次。将患者送至定点接收医院后,进行人员和车辆的初步消毒,返回省急救中心后还要进行终末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措施,他本人也需要穿全套防护装备。穿戴装备、转运患者、多次消毒,整个流程耗费的时间也比以往更长,常常需要3个小时以上。
负压救护车
“承担转运急救工作的的救护车也很特别,是负压急救车。”云南省急救中心副主任罗扬珩介绍,这种救护车和普通救护车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负压装置,让车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形成负压,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车内的空气会经过高效过滤器,截留病毒和细菌后才能排出。这样既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也避免了排出车外的空气存在病毒。
转运过程很谨慎
“做好疑似和确诊患者转运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日常急救工作。”在云南省急救中心调度室,调度员紧张而忙碌着。
调度指挥中心
据了解,按照流程,收到省、市卫健委发出的指令后,调度室才会安排抗击新冠肺炎转运急救站车组人员,驾驶负压急救车组出发。从出发到转运,整个过程谨慎而细致。
“接到指令后,我们会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确认防护级别及转送地点,通知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及保障室工作人员做好相应准备。”调度员介绍。
医生、护士备齐急救医疗设备、药品、器械和防护消毒用品,驾驶员检查确认车辆情况及负压装置是否完好。根据患者情况,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开始穿不同等级的防护装备。
对车辆进行终末端消毒
“这段时间主要是二级防护,戴手套、护目镜、杜邦服、脚套等。如果患者情况危重,需要吸痰、气管插管等,车组成员就要三级防护,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戴全面型防护面罩。”罗扬珩说。
准备完毕后,车组人员向调度室汇报,然后驶向现场。赶到现场后,救护车到达离患者最近的地方等待,减少患者与环境的接触空间。等患者上车后,还要检测生命体征。
生日在加班中度过
目前,省急救中心抗击新冠肺炎转运急救站共有4个车组,每个车组由1名驾驶员、1名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这12名人员需要轮岗值班一段时间后,再换其他人员。
车组成员
才听说要设立抗击新冠肺炎转运急救站,云南省急救中心职工就递交请战书,主动要求参加急救站值班工作。202名报名人员当中,有8对双职工。
驾驶员李俊报名加入急救站时,他的同事都不知道他妻子还怀着孕。“担心肯定是有的,虽然家人支持我的决定,但转运会接触病人,也担心会给传染家人。所以值班的这一个月,都不打算回家了,就住在中心。”李俊说。
“之前也有过担忧,但是穿上这身衣服就不应该有顾虑。并且车组人员及车辆的消毒措施很严格,消毒的时间比转运患者的时间还长。”医生龙美运说,“前几天转运了一个小男孩,我问他怕不怕,他说不怕,有医生叔叔阿姨会保护他。”
急救人员出车回来进行消毒
同一车组的护士何烨,刚刚度过27岁生日。“生日是大年初一,我丈夫也专门订了一个蛋糕放到中心门卫,我转运完病人回来后才知道,中心的同事陪我一起过的生日。”何烨表示。
此外,除了转运组,省急救中心还成立了医疗组、通讯调度组、感染控制组、后勤保障组等7个小组,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做好转运工作。(记者 张晓莉)
手记:
“我们是自愿‘隔离’在云南省急救中心的。”这是采访时,医生龙美运、护士何烨、驾驶员李俊不约而同说的一句话。
他们都是自愿要求参加抗击新冠肺炎转运急救站工作,省急救中心也合理安排轮班。他们原本可以在轮休时回家休息,但是为了能更好地做好转运工作,他们选择住在中心,时刻准备出发。
转运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守护好患者,还要时刻安抚患者。他们也是别人的女儿、儿子、父亲、母亲。面对疫情,他们没有多想,“穿上这身衣服,就要担负起这些责任”。
你以为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其他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感谢这些医疗卫生工作者,你们辛苦了!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