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维西县,山川田野生机盎然,美丽乡村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一个个美丽乡村各具特色,宛若散落澜沧江、金沙江两岸的“珍珠”;山川田野间,一幢幢乡村庭院错落有致,荫庇着奔向小康生活的人们……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伴随着建设美丽乡村与脱贫的“号角”,在“三江腹地”维西这片绿色的大地上铺展开来。 过去,维西县曾是典型的“少、边、贫”地区,是云南省11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被列为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全省藏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维西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主动谋划,2017年,维西县开展“四美”创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并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创建思路、目标、标准。2019年是维西县“四美”创建提升年和脱贫攻坚摘帽年,全县始终坚持“环境要与人的素质相宜,环境要与产业相融,环境要与群众收入相符”的理念,提出“激、拆、围、清、建、引、业、治”八字要求,让村庄旧貌换新颜,广大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沿着永春河,记者来到了距县城13公里的维西县保和镇拉日村72岁的虎玉香家里,虎玉香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民生活真是苦呢,但那个时候,国家也是困难。现在国家强大富裕,还有这么多惠民政策,我们老百姓也共同分享了发展成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要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更要好好珍惜美好时光,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八字”要求中,“激”是第一步。拉日村党总支书记赵雷介绍,建设美好家园,群众的意愿与参与是根本,在“四美”创建中,村“三委”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让群众成为“四美”创建提升的主人、参与者和获益者,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除了广泛宣传内生动力提升的好经验、好做法外,维西县结合“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以院坝会议、火塘会议、红歌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到乡到村到组到户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坚定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的拉日村,做到了“四无四统一六干净”,房前屋后没有垃圾,家里屋外干干净净。自“八字要求”工作开展以来,扎尼洛村民小组群众利用每天晚饭后的时间,加大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清除沟边、河边、路边垃圾,规范码放草堆、柴堆、粪堆。村里的小河也被进行了纯自然的“复古”治理。潺潺溪流绕村而过,清秀的家园日渐漂亮。 50岁的余建新见证了家乡的大变化,看着昔日下雨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道路两旁还安装了路灯,村头村尾随处可见的“小花园”“小菜园”……他感叹道:“上级部门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真是下足了功夫,为我们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以前,我们去城里卖菜,要马驮着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如今,政府为我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产业也做起来了,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解思维破难题 近年来,维西县有一大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落地,随之而来的是新房建好了,随处可见的旧房烂圈则严重影响着村庄环境。面对这种情况,全县充分利用269支“红旗服务队”和34支“精准扶贫感恩连”开展拆旧工作,一方面在号召党员带头拆的同时充分当好政策“宣传员”,给群众讲政策、讲道理,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另一方面,由这两支队伍组成义务拆除小组,全力协助村民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废旧房屋。 以前的中路乡拉嘎洛村腊玛洛小组,房前屋后基本都是火麻地、臭水沟,每家每户的生活用水以及猪圈排水经常流淌在路上,每逢下雨的时候,到处都是猪屎和稀泥。 今年6月至8月,中路乡党委政府集中乡、村两级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将村里的陈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杂草、杂物进行了集中清运处理。昔日的臭水沟、荒草坝建成了“街心公园”,房前屋后的“小菜园”成了装点在卫生路上的绿化带,腊玛洛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字要求”开展以来,维西县各乡镇党委紧扣“围”“清”“建”要求,改变村庄面貌。通过引导群众把旧房烂圈拆除后的材料用于围建复垦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利用村庄公共区域或在大树、古树下建设休息点、公厕和户厕、畜禽圈舍等配套设施,这不仅让村庄变得干净整洁,更让村庄多了几分人情味。村里的休息点逐渐成为了宣传政策、村民议事、凝聚人气的小场所。 在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看着村庄不断变美,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度也不断提升。在激发群众自发建设家园的同时,各乡镇、村“三委”、驻村工作队员也注重“引”字文章,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扶贫事业,各自然村依据各自的能力与具体情况开展了乡村美化工作。拉日村扎尼洛小组房屋外观绘画均由社会爱心人士无偿援助完成,腊玛洛小组的盆景园艺及建设水泥也有中路乡产业园区、兰苑、华新水泥有限公司迪庆分公司、维西广傈广告公司等积极参与。 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拉日村扎尼洛小组的余建新如今还记得去年在自家旧木房里开的全村产业推进大会:“那天还下着大雨,县、乡领导和大家一起坐在这里……”在2018年10月,村党总支根据该小组的实际情况和百姓意愿,引导群众发展露天蔬菜产业。目前该小组发展了近50亩的露天蔬菜,户均种植2.4亩蔬菜,预计每亩每年纯收入近8000元,有力地支撑了群众脱贫致富。 在叶枝镇,同乐村党员带头成立傈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了“总支+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带领群众从事中药材、水果种植、销售和加工,其中最高销售收入农户达到15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34人,给群众增收带来了持续性保障。 一个村庄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产业的支撑。在维西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要实现精准脱贫,就要改变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和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因此,维西县把“业”字放到了“八字要求”中。 为了积极破解全县产业扶贫难题,确保脱贫攻坚的稳定、持续和长远,从2017年起,维西县始终按照“确立主导产业,实现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指导思想,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能人聚集、村有集体经济、组有专业合作社、户有产业覆盖”的发展思路,坚持和强化了“五个紧跟”“三个紧扣”的产业扶贫措施,加快新型经济组织全覆盖,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农村致富能手培养,积极推进扶贫产业发展,逐步呈现出“有龙头企业拉动、有致富能手带动、有集体经济推动、有专业合作社驱动、有帮扶产业促动”的良好效应,不断系紧了企业、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共同体链条,切实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文明乡风助振兴 自强感恩的何小六、保持军人优良传统的浩文义、拆旧先锋尹国胜、回乡创业成就梦想的李成安……一个个身边的鲜活而典型的例子,让来到教育实训基地参观的人感动不止。维西县坚持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和激励群众,充分挖掘群众身边自强脱贫的典型进行宣传引导。今年,维西对涌现出来的榜样进行挖掘整理,建立“诚信、感恩、自强”教育实训基地,通过实地教育观摩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榜样的正能量是无穷的,永春乡宣传干部谢亮介绍:“虽然是小小的光荣榜,但能上榜的人物和家庭都算是村里、乡里的‘明星’了,这样一来,勤劳致富、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团结友善等道德实践行为规范在维西人民心里扎下了根。” 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四美”创建、践行“八字”要求,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组规民约,维西县“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实训基地、36个“四美之家”积分超市相继成立;以保和镇拉日村、永春乡美光村、塔城镇启别村、叶枝镇梓里村等为代表的一批“最美村庄”逐步形成,全县还涌现出了以聋哑三姐弟何小六户、自强脱贫李文英户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人物。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作组的带动下,维西县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维护美丽家园、参与脱贫攻坚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不管到哪个村,到处都是空气清新、环境整洁、民风朴实,在百姓一言一行中,能感到相互谦让、文明礼貌、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的美德在流传。 如今的维西,各族干部群众正更加自觉主动地用自己的双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把农村建得更美更强,把日子过得更富更好,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迈进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