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里雪脚下的德钦县燕门乡巴东村 有一位至今还鲜为人知的"张富清"式的老兵 老人的光荣从军经历 从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走来 赫赫战功 那些一提起就会让人落泪的感人往事 他就是迪庆高原上 "张富清”式的老英雄——李长贵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这位耄耋老兵的故事 记者到巴东村采访李长贵老人时,他正拄着拐杖在村里散步,精神矍铄,他说:“因为共产党,我获得了新生。我感到惭愧,我为党只工作了34年,现在已经退休休息了35年,拿着工资心里不是滋味”。 一个有着65年党龄的老革命,为国家出生入死,经历过苦难,见证了新中国从成立走向繁荣富强的每一步。在他心里,没有因为曾经的功勋和荣誉而沾沾自喜。要不是偶然的机遇知道了李长贵老人曾经的故事,几乎无人知道在德钦还有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老革命。 在他身上,记者看到的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如今老人已是90岁高龄了,依然精神矍铄。 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李长贵老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9年,李长贵出生在德钦县燕门乡巴东村一个贫穷的藏族家庭,当时德钦还处在农奴社会的昏暗时代。由于贫穷和封闭,家中8个孩子中有3个妹妹因营养不良和生病相继夭折,加之母亲体弱多病,在苦难中成长的李长贵早早就扛起了养家的担子。但倔强的父亲却坚持让他走进学堂。1935年前后,李长贵在维西教会成立的“拉丁学校”里学习了6年,因为时局动荡,学校被迫停学,他也回到了老家。 此后,15岁的李长贵就跟随父亲踏上了茶马古道,成为了一名 “腊都”,赶着马帮往返于大理、丽江和西藏等地。在盗匪横行的年代,货物曾被土匪哄抢一空,甚至连赖以生存的马匹也被抢走。1949年,年仅47岁的母亲撒手人寰,赖以生存的马帮也没有了,李长贵一家的生活过得异常艰难,苦难的日子坚定了他改变命运的想法。1950年6月,李长贵想去当兵,由于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遭到了父亲的一口回绝。 年轻时的李长贵。 1950年9月,李长贵背着父亲徒步两天赶到德钦县城如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被分配到解放军第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五团三营七连。1951年4月,上级派李长贵和3名战士翻越梅里雪山到西藏察隅的驻军一二六团送信,期间因为其他3名战士高原反应,李长贵多次在雪山垭口往返,扶着战友翻越梅里雪山,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在团部大会中受到团长的表扬。此后不久,解放军进军西藏,熟悉藏汉双语的李长贵被调到辎重团,在团部担任翻译,不论行军途中还是部队驻扎期间,李长贵成为部队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成为部队首长和当地藏族群众交流沟通的“桥梁纽带”。“每个月至少有近10次的宣传大会,还有首长与当地头人之间的交涉我都要担任翻译工作。”在辎重团吃苦耐劳、工作积极,李长贵被记大功1次,并特别颁发给他一枚解放西藏纪念章。 1952年初,李长贵整编到驻扎在云南省大理州境内的四十二师一二四团一营二连五班,他是全连唯一的云南籍士兵,也是唯一的藏族士兵。为了巩固边防,部队在永平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营房建设活动,李长贵身先士卒,凡事都冲锋在前,升任为班长。在紧张的劳动中,他两次负伤,一根手指头在劳动中被斧子砍断,落下终身残疾。 1954年,李长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为永平县人大代表;1955年,被西南军区授予二等功;1956年,被选为昆明军区党代会代表、主席团成员,与李成芳军长、廖运周师长一同出席了军区党代会;1957年,被昆明军区授予一等功。由于李长贵屡次立功受奖,连队俱乐部的墙上还挂上印有“人民功臣”四个字的李长贵的画像,下面写着“向李长贵同志学习”的大字。 由于李长贵功勋卓著,1956年,他被提任为上士副排长。1957年,李长贵响应党的号召,光荣复员,结束了7年的军旅生涯,回到故乡德钦。 复员回乡后,李长贵被安排在德钦县民政科工作。1957年9月13日,李长贵被选为德钦县人大代表,出席了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大会,参加了迪庆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参与讨论了自治州各项发展等重大事宜。自治州成立前后,我州境内的一小撮分裂分子正在进行武装叛乱,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党中央做出了平息叛乱的决策,德钦县也及时成立了平叛委员会,李长贵因为在部队多年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被借调到县公安局从事平叛工作。 1957年冬,李长贵带领一队民兵组成的担架队和马帮参加羊拉乡茂顶村的剿匪战斗,他们连夜翻越雪山,并将2名土匪击毙,活捉了1名。第二天部队与土匪展开了激斗,土匪纷纷缴械投降。战斗结束后,大部队在撤回的途中下起了鹅毛大雪,当爬到闰子雪山垭口时,道路被完全掩埋在深深的积雪里。雪山上,李长贵走在第一个,硬是在积雪里跪着走出了一条路,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他跪出的道路才安全地回到了县城。事后,李长贵用血肉之躯踩雪开路的事迹被部队记者写成了报道,并刊登在1958年的昆明军区《国防报》上。 1958年,德钦县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土改工作,但由于有武装叛乱的土匪,藏区群众的土改工作、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根据形势需要,李长贵又借调到县武装部工作,负责组建武装民兵队伍,并成立了一只由20人组成的能战斗的脱产民兵,由他担任队长。李长贵带领民兵队先后在佛山亚贡、云岭斯农和支拉等地开展土改工作的同时进行政策宣传,积极做好土匪家属的工作,仅在1958年,就有11名在外参加叛乱的土匪回村向政府缴械自首。 同年,李长贵所带领的民兵队被德钦县委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并授予锦旗。年底,李长贵被云南省和丽江专区评为积极分子,先后出席了丽江专区和省城昆明召开的军烈属、复转退伍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并获表彰。 1959年5月是李长贵此生最为荣耀的时刻。在边疆舍生忘死战斗工作的李长贵没有被祖国忘记,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他出席了当年5月在首都北京召开的全国烈军属、复转退伍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 “那次的表彰大会,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激动的时刻,也是此生最难忘的事情。”说起当年的事情,李长贵至今热血沸腾。会上,李长贵与全体代表同我国党政军领导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罗荣桓、薄一波等同志合影留念。“毛主席因去河南视察,未能出席会议。”这也是李长贵至今的遗憾。 据李长贵介绍,与他一起参加表彰大会的有英雄刘胡兰的妈妈胡文秀、黄继光的母亲、罗盛教的父亲罗开选、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等英雄和功臣。当时他是丽江专区12个县中唯一的代表,也是唯一登上中央军委礼堂主席台交流先进事迹的藏族代表。 1960年,平叛武装斗争基本结束,李长贵也回到原单位德钦县民政局工作。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大部分时间都在下乡途中。作为一名民政工作人员,德钦县的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他身影。 1969年,李长贵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被怀疑为“特嫌”下放到德钦县“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得以平反,恢复了党籍,被安排到县市场管理委员会工作。1974年,李长贵因妻子多病,经申请后调回家乡燕门乡工作,从事乡里的统计工作,在职期间,统计工作未出过一项差错。1984年,李长贵光荣退休,回到巴东村定居,安享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