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寻求文化发展源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洛桑央宗 发布时间:2019-09-06 11:24:42

一直以来,迪庆州高度重视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全州各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迪庆州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在国家文化建设战略和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的推动下,迪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经济增长点,更多的年轻人也投身文化产业领域,传承民族文化,寻求迪庆文化延续发展的源泉。

千年黑陶焕发新生机

从香格里拉市区出发,往德钦方向驱车行驶35公里,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在群山和低矮的灌木林中慢慢显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汤堆村有特色的黏土,这里的百姓因地制宜,将黑陶制成各种生活器具,也成就了一门技艺。尼西黑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手艺世代传承,从未中断。在汤堆村,几乎家家都制作黑陶。在工作间里,伴随着木锤、木刮等工具拍打陶泥的声音,一堆堆软陶泥在人们手中瞬间变成了艺术品。尼西黑陶因《舌尖上的中国》——“厨房的秘密”一集而爆红。尼西黑陶的闻名也带动了尼西乡相关产业的发展,用黑陶煮出来的尼西鸡也成为游客竞相品尝的美味。如今,每年都有许多外出求学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传承手工艺。不少年轻人还将黑陶同更多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制作出更多的黑陶文创产品。

知诗春批是一个黑陶传承人,还是迪庆出名的“网红”,他借助抖音等年轻人喜欢的网络平台介绍家乡,让更多人了解了黑陶工艺,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让黑陶走到更广阔的舞台上。现在,知诗春批在抖音上有18万粉丝,今年暑假,不少游客专门上门“追星”。

“产品有了文化内涵,就有了灵魂,自然也就有人上门购买。”知诗春批说,如今,他每天努力制作黑陶产品,给客人讲解黑陶制作技艺,让这项技艺在年轻人当中重现活力。现在的他已经爱上了黑陶,他很高兴能够传承这一项技艺,并通过黑陶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邂逅唐卡 感受神秘藏文化

香格里拉唐卡画院位于独克宗古城最为热闹的街道,是一家以唐卡为主的藏文化展览画院,为很多世界各地喜爱唐卡绘画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当地的唐卡绘画人才,才20出头的拖顶小伙洛桑才让十几年前就来到这里学习唐卡绘画。

在唐卡画院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安静地驻足观看唐卡画作,画师们专心绘画,在这个热闹繁华的古城内,画院显得异常安静,人们透过唐卡这个窗口看到了藏族深厚、神秘且伟大的民族文化。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它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三、四个月,长则需要十余年,因其珍贵的用料和考究的做工,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皮雕艺术打开新天地

走出唐卡画院,继续向北行走,路过白塔,转而向西,布诺皮雕艺术馆就坐落在这里。从门口进入,各类皮雕包、皮雕靴子、皮雕画、皮雕手工艺物件应接不暇,让人眼花缭乱。皮雕画典雅精美、别具特色,通过精湛的纯手工或者激光雕刻工艺,在高级欧卡(一种再生皮革)材料上进行绘画创作,其制作手法极为丰富,足以与建筑、雕塑、绘画一起跻身于世界最顶级的艺术殿堂。在中国,皮雕已日渐风靡,形成了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是人们用于家庭装饰品或是馈赠的上佳礼品及珍藏品。

皮雕艺术馆的负责人张燕翔是一个德钦小伙,他放弃了原本的工作到外地学习皮雕制作技艺,并带着这份手艺回到家乡。如今,他把皮雕技艺和本地的唐卡绘画艺术及民族文化元素相结合,制作出皮雕唐卡、藏式花样的皮包等,深受游客的喜爱。

除此之外,他还在店铺二楼开设了皮雕工艺体验馆,这是一种体验式文化旅游的尝试,也是推广皮雕技艺的一种手段。体验馆门口放置着当地特色的牦牛皮背包等皮具,墙上是迪庆当地皮制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宣传栏。记者采访时,一群来自台湾的客人正在体验皮雕制作技艺,每个人叮叮咚咚地敲打着属于自己的小物件,旁边的老师耐心地向大家传授皮雕工艺。

张燕翔告诉记者,如今,迪庆已经几乎没有传统藏式皮革技艺的传承人了,他希望能够在探索皮雕工艺与本地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实现恢复传统藏式皮革技艺的愿望。

责任编辑:王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