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推动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七月的维西,雨淅淅沥沥,温润的气候使得这里显得生机盎然。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心地,维西森林覆盖率达76.2%,被称为“横断山中的绿宝石”。这里还是傈僳族文化的发祥地,滇金丝猴的乐园。但是,维西也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众多,是迪庆乃至全省的扶贫攻坚主战场。产业扶贫是最有成效、最有速度、防止返贫的最佳脱贫方式,近年来,维西县依托自身优势,发展脱贫产业,扶贫带动脱贫攻坚,着力探索具有维西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路径。 打造中国冰葡萄酒城 冰葡萄酒是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零下7摄氏度,葡萄在树枝上保持6小时以上,自然采取、压榨、发酵酿制而成的,冰酒生产对自然条件要求极高。维西县位于北纬27.12度,海拔在2450-2900之间,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100小时,冬季最低温在零下7度到零下13度之间,加上地理环境、大气环境处于原生状态,冰酒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2009年,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落户维西县永春乡,历经十年,公司在保和镇、永春乡等地共建设了5000亩冰葡萄种植基地。依托该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通过支付土地流转费、葡萄款及劳动用工等方式,农户可获得双份收益:一是土地流转收益每年每亩800—1000元,二是打工收益每人每天80元,一年在基地打工100天左右,人均可从基地获得打工收益8000元以上。 2016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维西县“中国冰葡萄酒城”的称号,近几年,维西县积极扶持壮大冰葡萄特色生物产品龙头企业,精心打造“中国冰葡萄酒城”这一产业文化品牌,以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带动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共扶持冰葡萄种植1500亩,共有存量葡萄5000亩。 中药材产业脱贫路上架金桥 在康普乡维西伟宏农特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打包干桔梗、松茸干片等,旁边秦艽等中药材也已经包装完毕,这些药材将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有的还将走向韩国等国际市场。 康普乡属亚热带温湿气候,立体垂直气候明显,多年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但是因受地理自然资源的制约,加之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零星碎片化和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影响,相关产业发展一直处于低层次初级阶段。在探索康普乡产业发展路径的时候,该乡依托自身自然资源及种植习惯优势,积极培育中药材种植,目前,康普乡中药材种植有木香、当归、桔梗、党参、秦艽、重楼、乌天麻等15个原生中药材品种。 康普乡产业运行模式主要以订单农业推动、集体资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收益三种模式来推动产业发展。三种模式中订单农业推动模式最为有效,普遍用于中药材种植产业,以“政府(乡党委政府、村党总支)+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合作社,通过监管组织化覆盖、市场利益链接等机制来推动和保障中药材产业发展。 2019年,康普乡共扶持7000亩中药材种植,实现了覆盖所有建档立卡户,并保证全部回收,9个村均成立了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伟宏公司等本土民营龙头企业,逐步化解了散、小、弱的局面,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打工、农家肥供应等,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绿色蔬果产业焕生机 白济汛乡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市场摊位上瓜果蔬菜琳琅满目。”来尝尝我们的西瓜,特别甜。”“我们的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没有撒农药。”附近的村民在摊位上吆喝着,过路车辆大多都会停下购买,这个路边市场很是热闹。 这些蔬菜是由维西工玛水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户种植的,2010年该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农民增收为核心,经过8年多的运营,服务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据合作社理事方又多介绍,目前合作社有89户,275人,各成员户生产出来的各种蔬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储藏、运输、销售,50%销售给学校食堂,30%流入县城农贸市场,20%流入白济汛乡农贸市场和小维西农贸市场,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与“农校”对接的产业发展之路。 据合作社2018年底的收益数字显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陆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截至目前已达到22户,70人,直接经济收益由1000元/户提升到2000元/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