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颜美景入画来 ——傈家山寨扎尼洛见闻 杨洪程 站在永春河东岸的石膏坡向西眺望,崇山峻岭中一个小村子隐约在青山之中,犹如一幅山水画。这几天,有不少学习参观团到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学习参观,也有不少游客来到这里享受如梦如幻的田园风光,采摘新鲜蔬菜——“最美村庄扎尼洛”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记者慕名来到了傈家山寨维西县保和镇拉日村扎尼洛村民小组,几阵夏雨后,扎尼洛树木葱茏,空气愈发清新。走过那座河桥,进入古木参天的村庄,道路的两旁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一步一景,让人心广神怡。 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上,除了养眼的风景,看不到到处乱跑的牲畜,看不到垃圾堆、粪堆、松毛堆、柴堆,更看不到污水。 据扎尼洛村民小组组长介绍:“我们定制了村规民约,牲畜实行圈养制,圈肥直接运至耕地里,松毛都放到牲畜圈舍顶层上。我们村很少用柴火,家家都用太阳能和电,木柴都整整齐齐地堆放在房屋后。我们村还实行垃圾分类处理,能腐蚀的菜叶、果皮之类的垃圾都集中堆放在菜地里,不能腐化的玻璃瓶之类的则集中送到村里的沙场粉碎当砂子用。至于塑料之类的垃圾,我们就用小型焚烧炉进行处理。再说,我们村所产生的塑料垃圾很少,一年半载才需要烧一次。” 村民小组长道出了扎尼洛做到“四无”的原因。“四无”即通组道路及周边无垃圾和垃圾堆放;及时清理占道生长的经济林果,无占道堆放杂物;无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窜、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脏乱差现象;道路两旁闲置土地进行围栏绿化。 三条小沟流淌在扎尼洛,有水,扎尼洛就有了灵性。这三条小沟成了三道风景线:小瀑布;清幽幽的流水旁是小花园、小果园;小花园里有就地取材建成的石头凳子,村民闲暇时在这里聊天休闲。 扎尼洛村民小组有很多古树,在高大的古树下,扎尼洛群众就近搬来了石头建成休闲点,古朴自然。 在建设围栏、拆除旧房、建设小花园、小菜园等工作中,扎尼洛村民小组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扎尼洛群众各家各户按规定数量到集体林砍伐小枝条,21户群众共投工投劳10天,共集中小枝条5000多根,把村庄不规整、脏乱差的地方用篱笆条围起来,建设成“小菜园”“小果园”“小鸡圈”“小花园”,户户出力,一户不漏。 在建“小花园”“小果园”中,方梦娇户主动让出村口本来想建房的地基,并主动参与“小花园”的建设,全体村民都为她的这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所感动,纷纷无偿献出废旧房屋的木料,用于搭建围栏。 我们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文化美。村道的农户墙壁上,文化墙很吸引人。这些文化墙生动地再现了傈僳族民族民间文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赏心悦目。据村民小组组长介绍说,这些文化墙是村里引进一家企业出资请画家绘画的。 扎尼洛村子环境很美,家庭环境也很美。我们来到傈僳族老人虎玉香家。一进门,老人就忙着让座、端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兰花、万年青等盆景,还有各种各样的鲜花把她们家的庭院点缀得分外美丽,客厅里摆放着时尚的家具和大彩电。 随行的小张说:“你们家真好、真安逸!” 老人笑着说:“过奖了,我们家劳动力少,在村里就是中下水平,比我们家好的太多了,有好几家还有了小汽车。” 每到一家,主人都像虎玉香一样热情;每到一家,都是庭院整洁,满园花香。 盛世养花,“面子美”是靠“里子美”支撑的。施宁是村里的能人,今年42岁,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小学。这位中年汉子曾经开过大卡车,做过木工、泥工,他们家的房子就是他自己设计建造的。前几年,他通过自学考取了特种职业资质证,被县电力公司聘请为技术员,收入很高,日子过得很美。 这位曾经当过扎尼洛村民小组组长的中年汉子告诉我们:“我们村懂技术的人很多,几乎家家都有外出务工的人,务工收入是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王国政是村里的三个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之一,他们家因学致贫,在政府的帮助下,去年,王国政儿子王子鹏大学毕业了,在上海一家商务公司上班,一个月工资1.2万元。前不久,王子鹏给家里寄来10万元钱,用于改建住房。这几天,王国政家正忙着改建房子。 扎尼洛其余两个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通过生态脱贫一批、产业脱贫一批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扎尼洛村民小组,我们很少能见到年轻人和孩子,农闲时,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孩子们食宿都在学校。年纪大的和少数不能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忙着种植蔬菜和卖蔬菜。今年,扎尼洛群众外出务工每个工日收入最低的150元,高的300多元;该村民小组还发展了近50亩的露天蔬菜,户均蔬菜种植2.4亩,每亩每年纯收入近8000元。 “扎尼洛是一个养眼养心的好地方。”离开扎尼洛时,小张情不自禁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