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门乡拖拉村发展特色产业小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江初 发布时间:2019-07-15 10:53:43

德钦县燕门乡拖拉村人世代有酿酒的习俗,人们在劳作之余习惯喝上两盅自酿的青稞酒以解疲乏,拖拉人接待客人也是以酒代茶,醇香的拖拉青稞酒让人回味无穷。久而久之,拖拉的青稞酒越来越有名,如今在德钦县乃至更远的地方,“拖拉醇”成了一个口口相传的好“品牌”。如何让这个“品牌”转化为产业,真正成为可以为乡亲们带来实惠的品牌?近年来,燕门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机遇,研究出符合拖拉村村情的特色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推动脱贫致富、基层党建激发内生动力、文旅结合改变农村面貌的新路子。

  

重造优质农特新产品

拖拉村民擅长酿酒,也喜欢喝酒,原来还有部分村民沉迷于酒,与美好生活背道而驰。村三委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约束村民,鼓励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努力,部分村民嗜酒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村民的这一陋习,还要从根源上着手。近年来,燕门乡党委政府及拖拉村三委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契机,实施产业兴村战略,推行青稞酒标准化生产,培育建设一村一品——“拖拉醇”农产品品牌,将村民对酒的注意力从单一的喜爱、沉迷转化为谋生立业的渠道,使“拖拉醇”成为村民增收的载体。该乡党委政府以“青稞文化”为载体,将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拖拉村传统的神山祭活动“雪松青稞文化节”作为特定节日助推文旅结合。

在“雪松青稞文化节”期间,组织每户村民提供一年中酿制的最好的美酒,请县乡单位、酿酒专家、毗邻县市、新闻媒体等嘉宾到场进行品鉴和评选,以口口相传、媒体宣传等形式,在现有基础上树立品牌影响力,形成外扩效应。

同时,设立酒业合作社,把拖拉村村民组织起来,将农户闲置土地通过租赁形式整合利用,聘请农户种植青稞,让农户既当“地主”,又做“长工”。由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提升青稞产量质量;提供专家的酿酒技艺指导,改进工艺,增加科技投入,借集体经济这条大船出海,让农户合理分享产业链收益。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拖拉村的“拖拉醇”已经初步打造成一个正规、优质、知晓度高、质量过硬的品牌,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深入开发“拖拉醇”产品和当地群众实现收入长远、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该村还着手培育了一批家庭手工作坊、乡村车间,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重塑创业新境界

拖拉村有180户农户在半山区,海拔在2500米左右,以传统产业为主,已经能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而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收入增长方式是实现当地村民从温饱向富裕转变的有效途径。燕门乡党委政府根据拖拉村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付诸实施。

华丰坪小组的100余户村民是乌弄龙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户,搬迁后村民的土地减少了许多,为促使村民及时适应并转型,该乡党委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劳务培训,着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培养当地农村党员成为产业扶贫领头雁,用身边的事例教育、鼓励部分持观望态度或有等靠要思想的村民发展产业、外出务工。

为增强群众增收致富道路的可持续性,形成强劲、长远的发展动力,拖拉村对村民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阶段的培训,最终形成稳定的就业队伍,促使村民有稳定的打工收入。

  

建设峡谷精品旅游新高地

随着乌弄龙水电站的蓄水,当地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景观,拖拉村地势高,是观云海、看雪山、赏沧江、品“拖拉醇”的好地方,如今,该村的“拖拉醇”品牌、民族风情和绿色食品相互融合,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特色资源。

结合托拉村的这些优势,燕门乡党委政府以党建引领带动精准扶贫,以拖拉村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走生态旅游发展路线,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特色食店等项目,并提高行业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行业监管,逐步构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集休闲人家、乡村民宿、特色观光为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的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消化农村闲置劳动力,以党的建设助推产业发展,以旅游业发展倒逼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有效破解了群众持续增收难题


责任编辑:王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