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7号开始,我州开展多项非遗展示活动,包括原生态歌舞展演、乐器弹唱、传统技艺交流展等,唤醒大家记忆深处的非遗文化。 首届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迪庆、大理非遗传统技艺交流展 6月7日下午,首届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迪庆、大理非遗传统技艺交流展活动在香格里拉市坛城文博中心举行。 此次交流展活动以非遗传统技艺展示为重点,倡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充分调动当代社会创意、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发挥各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品牌的整合转型。活动旨在共同促进“迪庆民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与“大理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的区间交流,展现保护区建设和非遗保护的最新成果,探索“保护区”保护传承的经验做法和有效途径,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拉近非遗与民众生活的距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群众、融入生活、实现非遗文化惠民。 据悉,本次交流展活动邀请我州33名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展出20个非遗技艺项目;大理州22名代表性传承人,展出12个非遗技艺项目。参加此次展览活动的非遗项目突出表现两州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当代的继承、发展与再创造,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两州非遗资源的特点,呈现了精湛的技艺。 “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们也能够学习这些传统技艺,我们也会把这些最好的想法和手艺,原有的记忆代代传承下去,这也是作为一个传承人的职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当珍批初说道。 迪庆州非遗“原生态歌舞”展演 6月8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州开展非遗“原生态歌舞”展演展示活动,向大众普及非遗知识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大力弘扬迪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歌舞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培养壮大传承人群队伍,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人民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本次活动以“非遗保护·迪庆实践”为主题,在香格里拉坛城广场,庄重大气的建塘锅庄、欢乐活泼的尼西情舞、曲调悠扬的藏族弦子等原生态歌舞相继上演,吸引了许多群众的目光。 近年来,我州大力宣传非遗相关知识和法律,深入挖掘非遗领域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方面的先进事迹,宣传非遗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本地非遗资源特点,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积极推进国家级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组织开展国家级保护区迪庆和大理保护区区间联展、非遗歌舞展演、青少年非遗主题演讲、青少年非遗作文竞赛和青少年藏族母语演讲比赛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我州非遗保护成果显著。截至今年1月30日,我州有国家级传承人7人、省级传承人62人、州级传承人83人、县级传承人 290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保护名录项目8项、省级保护名录项目29项、州级保护名录项目94项、县级保护名录项目79项。 香格里拉市举办"非遗"歌舞乐展演 在五凤山脚下的民族团结广场,香格里拉市举办的“喜迎新中国70华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乐展演,舞蹈、歌曲、器乐3大类展示轮番上演,热情奔放的热巴、古朴典雅的纳西音乐、流传甚广的葫芦苼、清脆婉转藏族山歌等歌舞相继呈现在观众面前,现场热闹非凡,掌声、喝彩声不断。 除了非遗传承人和传承队伍的表演外,纳赤塘小学、民族小学的学生们也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的热巴舞、锅庄舞表演得有模有样,让人们看到非遗日、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取得实效,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正在变为现实,学校教育正在成为非遗传承的又一主力阵地。参加此次展示和演出活动的不仅有年近古稀的传承人、民间艺人,也有青年、少年的参与,充分展现了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有师承、下有传人的良好局面。 维西县庆祝建国70周年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6月8日,维西县举行庆祝建国70周年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展板展示、“非遗”展演、研讨会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近年来维西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发展。 参加当天展演的25个(项)节目,既有国家级项目《格萨尔》说唱,也有省级项目维西洞经古乐《高山水滴转十供祥》、傈僳族瓦器器弹奏《瓦器器》等节目,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维西多元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维西傈僳族阿尺木刮、瓦器器舞等非遗项目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已走出大山,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康普寿国寺、叶枝土司衙署等物质文化遗产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述说着一个个远古的故事。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展现它独特魅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