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西县城,人群中最为耀眼的风景是彩虹般艳丽的傈僳族服饰,说到傈僳族服饰,人们自然会想到古韵·傈绣品牌创始人——李昌平女士。 在维西,制作傈僳族服饰的群体中,李昌平制作的傈僳族服饰最好看、最耐穿、最畅销。外出开会交流,需要穿民族服饰,找她订做;舞台演出服装,找她订制;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也找她订……她制作的傈僳族服饰成为维西傈僳族服装界中的翘楚。 热爱 结缘 李昌平不是维西本土人,也不是傈僳族,1999年,她从四川来到维西开设服饰设计制作工作室,开展民族服饰设计、订制等业务。期间,对维西傈僳族手工绣品和傈僳族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工作机会,她大量收购绣片,阅读相关文献,研究傈僳族服饰文化。 “当时,刚刚从成都来到维西的时候,对维西傈僳族绣片非常感兴趣。俗话说‘红配绿丑坨坨’,但傈僳族刺绣色彩以白黑为底,喜红、绿相配,色彩对比强烈,服饰醒目、生动,并且给人感觉协调、美好。”李昌平说,她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种独特的民俗审美。 2004年,李昌平设计制作出第一批傈僳族服饰,参加首届维西傈僳族服饰比赛,并荣获一等奖。2005年,她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主持人设计的服装,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初试牛刀,大获全胜,这大大增强了李昌平继续研究和设计傈僳族服饰的决心和信心。 从此,李昌平走村入户探寻、走访傈僳族民间艺人,向他们学习取经,了解傈僳族生活习性。在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时尚服饰中寻找共同点,试图让傈僳族非遗文化与现代时尚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中 “傈绣很美、很神秘,傈绣是傈僳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没有规律可循,更没有图案可借鉴,完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每一幅产品都体现了傈僳族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李昌平说。 讲到傈绣,李昌平有讲不完的话,她认为傈僳族刺绣工艺世代在民间传承,花样多取法自然,花、鸟、草、虫皆可入绣,古朴大方、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从色彩的选择、图案的搭配、绣饰的华丽、精细程度,都体现了出独特的风格,具有对接时尚,融入寻常百姓生活的优势。 李昌平对维西傈僳族民间手工艺品情有独钟,跟傈僳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举家扎根维西20多年,对维西傈僳族历史背景、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都有深入了解。2018年,她注册了“古韵·傈绣”商标,2019年1月,注册运营维西古韵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自己的事业与维西傈僳族文化紧密结合,互融共赢。 公司成立后,依托傈僳族传统民族文化非遗传承,结合现代时尚元素,着重推动古韵·傈绣品牌的设计,主打傈僳族传统手工编织、刺绣品设计、服饰品、室内设计、挂画、羊皮褥子、羊皮车垫、羊皮褂、手工麻布刺绣等具有傈僳族文化元素的生活家居用品。 目前,李昌平正在全力准备参加“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届时,她将为大家带来维西傈僳族传统服饰“倮当刮适”和“厄惹刮时”,这些融合非遗与时尚元素的作品,将以夺目艳丽的色彩、古朴生动的图案和时尚多元的剪裁技艺,向人们讲述傈僳族游牧、采集、狩猎、刀耕火种的历史和傈僳族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非遗+精准扶贫”助农增收 去年10月起,维西县相关部门在叶枝镇同乐村建立“非遗作坊”,为“非遗扶贫”搭建服务平台,以文化专业合作社协调管理的方式,初步吸收10户建档立卡户加入“非遗作坊”,一户带动四户,最终辐射同乐大村40余户建档立卡户,建成“非遗作坊村”。 今年3月8日,担任古韵民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的李昌平积极响应政府相关部门号召,深入实地调研,与叶枝非遗文化合作社结成帮扶对子,并带去40余幅公司的设计作品,现场与传承人进行一对一交流,就当前社会对非遗产品的需求、市场营销、工艺要求等提出意见建议,让民间艺人了解市场需求,开展适销对路的创作。 “现在,公司与叶枝非遗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社员创作出的作品按质量、大小,以不同价格回收,让非遗传承人实现创业,让非遗产品走向市场。”李昌平说,今后,公司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鼓励建档立卡户和传承人在传承非遗核心技艺的同时,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开发一些非遗衍生品,让那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非遗项目继续在群众生活中发挥价值。吸引贫困人口参与非遗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让非遗产品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