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记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张国华 发布时间:2019-04-19 10:20:09

    月是故乡的圆,情是家乡的缘,令我魂牵梦萦的乡愁,莫过于古朴、庄重的尼汝锅庄舞。

    从前,老人们唱的悦耳动听的歌声萦绕在我的耳旁,壮丽、优美、厚重的歌词记忆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欲跳想唱,不是天来神授,而是乡音、乡情、乡愁。

    在过去的岁月里,民间锅庄舞的学习、传承和发展,都是靠潜移默化的,在民间自生自长,宛若涓涓细流汇聚大海,根据个人对锅庄舞的兴趣爱好,自由、自在、自愿、自信地学习,没有谁来组织,让你学习、传承和发展。

    每当村庄里遇到婚嫁喜庆、逢年过节、乔迁新居、房屋修建、开竣工庆典等活动时,村里的人们总是互相邀约而来,聚集在活动地点,在领舞者的带头下一起跳锅庄舞,庆祝喜庆的日子,边学边跳,记忆好的或悟性好的,最后也会变成有名的“擦苯”。“擦苯”是藏语,直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舞官,也就是带头的领舞者。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小时候,在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小孩们会来到跳锅庄舞的地方凑热闹,大人们在宽敞的房屋里围着硕大的中柱跳锅庄舞,老人和小孩们围坐在火塘边或中柱周围观看分享,到了深夜小孩们睡意浓浓,坚持不住了就会边睡、边听、边看、边学,经常是通宵达旦,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传承着锅庄舞的延续。学习跳锅庄舞最关键的是语言能力要强、悟性要高、记忆要好,就会学得多一些,语言能力差的、悟性差的、记忆不好的就会学得少一些,肯定也当不了所谓的“擦苯”,但可以充当陪伴的舞者。跳锅庄舞参与的人越多越热闹,越喜庆,一切都是在欢乐、热闹、喜庆之中进行,总是难舍难分。

    锅庄舞从其传承发展历史年代可分为“嚓尼”和“嚓司”。“嚓尼”是比较古老的锅庄舞,深受宗教界和老年人的喜爱。“嚓司”是比较灵活、新颖、时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锅庄舞,青年人十分喜爱,其中也有不少的青年男女相互表达爱慕、情意的锅庄舞。《孔雀饮水舞》《兔子蹦跳舞》属于“嚓司”新锅庄舞范畴的一类,也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

深夜,每当大人们跳起节奏急促、舞蹈热烈奔放的《孔雀饮水舞》《兔子蹦跳舞》等的时候,孩子们从睡梦中醒来,睁开双眼,目不转睛的观看分享,难舍难分,浮想联翩。

    《孔雀饮水舞》《兔子蹦跳舞》等锅庄舞都以模仿动物形态为主,领舞者与舞者们表演出孔雀、兔子的美丽舞姿,栩栩如生。

    《孔雀饮水舞》的舞词里唱道:“孰不知我孔雀出生的地方,我出生在印度的热带雨林中; 孰不知我孔雀休息的地方,我孔雀休息在高贵的檀香树上;孰不知我孔雀食用的美味,我孔雀食用的是美味五谷;孰不知我孔雀饮用的甘泉,我孔雀饮用的智慧甘露;孰不知我孔雀飞翔的风姿,我孔雀的风姿展翅开屏。”在藏区,孔雀并不是主要的野生动物,但在藏族文化里孔雀作为舶来品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藏族文学创作里运用得频率最多。在《孔雀饮水舞》里舞姿矫健,动作挺拔,顺达自然,优美飘逸,表演者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从中表现出藏族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骠悍豪爽的民族性格,同时也表现出藏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繁荣自己文化的理念。

    长大到10多岁以后,我已经是可以跟着大人们一起学习跳锅庄舞了,一直到大学毕业,每年假期回家的时候,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跳锅庄舞,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记得有一次假期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年轻人聚集在村篮球场里跳了一个通宵达旦的锅庄舞,到了第二天早晨才纷纷离去。参加工作以后,跳锅庄舞的机会反而少了,甚至没有了,实在太可惜了。

    在传统上,跳锅庄舞并不是可以随意乱跳,而是都有完整、成套的规矩。不管在乔迁新居、喜庆年节、男婚女嫁、迎宾待客,还是在祭祀集会等均组织锅庄舞会,跳锅庄舞自始至终有严密而繁琐的步骤、程序展开。一般以“央查”(序曲舞或迎福舞)、“宗卓”(相聚舞或相会舞)、“巨卓”(迎宾舞)、“嚓央”(过渡舞)、“聪奔”(商人舞)、“啊外”(赞颂舞)、“日纳”(门类舞)、“南西嚓啦”(天亮舞或黎明舞)、“主卓”(告别舞)、“扎卓”(挽留舞)、“白亚啥”(调和舞)、“拜然央格”(信物舞)、“扎西巨”(互祝舞)等依次程序进行,每个程序都有数调或数十调曲子的锅庄舞,必须按程序跳完前一个程序后再跳下一个程序,不能乱程序、乱规矩。特别是跳古旧的“嚓尼”舞时,更要注意不乱程序和规矩,要跳出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舞蹈,可谓锅庄舞是一种讲规矩的舞蹈。

    在“嚓司”新锅庄舞里有一种称为“勒当”的对唱踏舞,边唱边舞,边舞边答,多为一问一答形式对唱比赛,有时对唱比赛不分上下,持续至两三个昼夜,待主人家专门敬献哈达劝说后,方才调和停止,成为传世佳话。“勒当”舞唱词有传统固定内容和即兴创作内容。在传统的对歌比赛中,谁掌握的传统歌词系统全面,谁就能取胜。在即兴问答形式比赛时,唱词可以灵活运用,即兴编唱,任意发挥,谁想象丰富,思维敏锐,胜利就属于谁。据传,在尼汝有一年过藏历新年时,两个村的村民“勒当”对唱比赛,在唱完传统固定内容之后,开始即兴创作内容的对唱比赛,持续时间很长,输赢不分上下,但有一方已经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领舞者就装作出去方便的样子,去冥思苦想对歌内容,当他走过水缸亭旁,发现在铜水缸里有大小不一的三饼酥油,他立即回到舞场即兴发挥唱道:“今夜大家欢聚一堂,天上日月星辰同辉,家里也日月星辰同增辉,请问对方见过没见过?”此时对方哑口无答,只能败下阵来,成为传世佳话,流传至今。

    10多年前,我利用闲暇之余,在从小时候记忆中留存的锅庄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撰写了一篇题为《古朴、庄重的尼汝锅庄舞探析》的论文,2018年10月中国藏族锅庄舞文化之乡在德钦县奔子栏镇揭牌之际,举办了迪庆州首届中国锅庄文化高峰论坛,受主办方的邀请,有幸参加了盛会,该论文也提交论坛,该论文对尼汝锅庄舞的历史与现状、内容与形式、内容与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阐述尼汝锅庄舞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与参会的专家学者一起分享。 同时,我大胆地提出了《关于藏族锅庄舞传承先要从母语传承开始的问题》,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赞同认可。

    众所周知, 尼汝的文化背景特殊, 尼汝藏族千百年来生产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创造出古朴而厚重的地域文化,犹如璀璨的繁星,绚丽灿烂,其中锅庄舞就是一朵不朽的奇葩,也是藏族锅庄舞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藏族锅庄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迪庆锅庄舞也一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小中甸镇、东旺乡、格咱乡、洛吉乡尼汝村的最有代表性。  

    尼汝锅庄舞总是在山谷里悠扬回荡,诗意盎然,与溪水同舞步,与鸟儿齐吟唱,与牦牛为舞伴,在这里,尼汝锅庄舞得以传承、弘扬和发展。

    随着时光的流逝,传统文化传播也不断消失,这是文化变迁中最常见的规律。小时候,当地老人们讲,在尼汝有300多首锅庄舞曲。

    近年来,经过18位尼汝锅庄舞民间传承人的吟唱表演,传承人最大年龄近90岁,最小年龄30岁,由泽仁扎西、泽仁顿珠2位非遗文化工作者录音收集整理。之后,我也参与藏文整理记录,由扎西顿珠翻译成汉语文,目前,已收集到并用藏语文记录、汉语文翻译附后的尼汝锅庄舞词曲有175首,并编辑整理为《尼汝锅庄舞》一书,今年2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告别了过去没有文字记录的历史现状。

    如今,尼汝锅庄舞在吸取民间营养的基础上,通过专业人员艺术演绎,进一步吸收了现代歌舞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加强了传统舞蹈的节奏和旋律。

    2017年8月6日至9日,尼汝锅庄舞代表队和德钦奔子栏锅庄舞队代表迪庆州参加在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举行的中国·碌曲第六届锅庄舞展演暨首届房车旅游大会,香格里拉尼汝锅庄舞队以总分9.82分获得传统锅庄传承奖。尼汝锅庄舞从深山走进城市,在大型民间文化艺术表演活动中,登台表演,赢得观众们的好评。

    在跳尼汝锅庄舞时,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似乎锅庄舞与盛装不分离,通过跳锅庄舞展示服饰文化的魅力,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同时,酒与舞不分家也是尼汝锅庄舞的特色,没有酒就不成锅庄舞,从头开始一边喝酒一边跳舞,直到通宵达旦舞会才结束,从中体现出酒是舞引子的文化现象,谁要是能领略一番,一饱眼福,定会叹服不已,终身难忘。

    尼汝锅庄舞一般在房子里围着中柱或在户外星空下围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从远古的祭祀性集体舞蹈到现在的娱乐性集体舞蹈的演变,都能显示出一种力量的美,一种群体的伟大。


责任编辑:王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