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坝乡江边村:大沙坝变成“聚宝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10 08:50:16

——迪庆脱贫攻坚十村十户典型村组报道之七

◆ 和泰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位于金沙江畔的香格里拉市三坝乡江边村因为缺水,人烟稀少,仅有几家农户散居在茅草丛生的山坡上。山坡下,满眼都是荒凉的鹅卵石沙坝。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江边村群众借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充分利用金沙江畔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大力推广种植火龙果、红薯等经济作物,逐渐形成了以火龙果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发展模式,曾让人谈之色变的鹅卵石沙坝,如今成为了人人称赞的“金坝子”。

“金果果”探寻之路

阳春三月,走进江边村,远远就能望见一片绿油油的火龙果基地。田地里,群众正忙着给果树除草施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三坝乡哈巴村米落、落哈巴村民小组发生地质灾害,受灾群众集体搬迁到了江边村,大家齐心协力拉运泥土将鹅卵石沙坝填平,开始在这里耕作生息。一直以来,江边村的百姓们依靠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的农作物为生。由于缺水,往往一年的收成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广大群众贫困程度较深。

古语说:“有失必有得。”虽然江边村土地贫瘠,而这里恰恰是三坝乡气候条件最优越的地方,年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怎样将劣势转为优势,让百姓早日摆脱困境呢?三坝乡党委政府、江边村“三委”和驻村工作队派出代表,到省内多地进行考察调研,最终在丽江市永胜县发现了发展良机——火龙果。

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江边村借助精准扶贫这一催化剂,开始尝试火龙果种植。“在试种时发现,火龙果长势比较好,收益也比较好。”江边村党总支书记夏关军说。随后,村“三委”准备在全村大面积推广种植火龙果,然而很多老百姓却不买账,担心种不好、卖不掉。为了让群众早日找到适宜的增收路子,村委会主任单继祥在村“三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借助香格里拉市“红色股份”试点村的契机,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股份合作经济”等项目资金,率先创建火龙果基地, 并于2016年成立香格里拉市金坝子庄园,向农户流转土地240余亩,开始种植火龙果。自此,热带水果“火龙果”在雪山脚下“安家”了,也给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金果果”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正在田间忙活的江边村村民杨志红说:“我家也有两亩多地流转给了金坝子庄园,现在每年每亩地租收入在600元至800元,公司承诺,今后还将增加流转费。再加上我们到基地里打工,每天还有100元的工资收入,2017年,光打工一项就收入7000多元。”

村民杨秀红家在2018年种下了村里最“流行”的火龙果。作为村里的精准户之一,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帮助下,她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我家既有务工收入,又有养猪收入,再加上各项惠农政策的帮扶,我们住上了新房,孩子读书也有补助,还享受了医疗、养老保险等,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我家也脱贫了。”

目前,江边村的火龙果基地已达到400余亩,覆盖了全村50多户贫困户。每当江边村的火龙果成熟上市时,基本都会被抢购一空,亩均收入超过一万元。火龙果这一“金果果”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江边村也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与此同时,江边村还在火龙果基地中套种了红薯,实现一亩土地两份收入。2018年,该村红薯的产量在300吨左右,亩均增收5000元。另外,金坝子庄园还按照分组用工、轮换上班的方式,让更多农户都有在家门口务工赚钱的机会,促进了群众增收。


“金坝子”明天会更好

“下一步,江边村将抓住精准扶贫的有利契机,将火龙果扩种到4000亩左右,打造三坝乡江边村千亩火龙果种植基地,创建地方品牌。同时,借着扶贫车间的推进,打造保鲜冷冻库,为丰果期提供储备空间,提高深加工能力,尝试开辟果酒、干片、果脯等市场。另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虎跳峡、白水台景区和哈巴雪山登山热潮,把江边村从过去的交通死角变成香格里拉旅游东环线的窗口,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夏关军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李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