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泰君 阳春三月,走进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幸福村,一树树垂柳,一片片油菜花,把这个新农村装点得格外美丽。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幸福村通过发展产业、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完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7年底,全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1.5万余元。2018年底,全村的贫困发生率为0%,户脱贫6条标准和村脱贫10条标准已全部达标,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33人正常退出。幸福村正迈步走向 “幸福”的大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在该村上桥头村民小组,肢体有残疾的村民针姆正在自家菜地里除草。她的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丈夫常年外出务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2013年“8·28”“8·31”地震发生后,针姆和其他村民在国家易地搬迁政策的扶持下,搬进了新家。但由于缺乏劳动力,针姆家虽然吃穿不愁,但生活还是较为拮据。 2015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针姆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各级党委政府和挂包单位结合各个村组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劳动力等方面给予贫困群众大力支持,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如雪中送炭般地温暖了针姆及其家人的心,饮水保障、就学保障、医疗保障、生产生活用电保障、项目资金扶持等极大改善了她家的生活条件,一家人脱贫的劲头更足了。她家在2017年顺利脱贫。当年,共有48户贫困户和针姆家一样脱贫出列。 “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前提下,我们确定了具体的帮扶责任人,摸清每一户的致贫原因、贫困情况、贫困根源。再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做到帮扶精准。使每户贫困户至少享受长短期及特色产业帮扶,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教育扶贫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生态林地补偿等4项帮扶。”幸福村包村领导冯七生说。同时,该村还通过促进群众就业、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等措施,让群众的钱袋子一点一点鼓起来,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村民达安拉初主要从事尼西鸡养殖。“森吉尼达公司对我们贫困群众很支持,鸡苗由公司发放,然后再统一回收,为我们养殖户解除了后顾之忧。” 站在鸡舍旁,达安拉初高兴地说。2018年,她家养殖了3000多只尼西鸡,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 为提高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幸福村产业实现多面开花,先后创建了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尼西鸡、藏香猪、小米辣、核桃、黄果、油橄榄、中药材等产业,并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农户的发展和增收。2016年至2017年,该村共扶持生猪养殖户88户、183头,尼西鸡440户、21530只;扶持6户群众发展木碗加工手艺;发放州外大学生在读教育补助金每人每学年5000元,州外专科生在读教育补助金每人每学年2500元。 精准扶贫不仅给幸福村的老百姓带来了收入上的变化,也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016年至2018年,该村先后完成了15个村民小组的入户道路、垃圾焚烧池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修缮了村民小组的活动室、新建了村卫生室和幼儿园,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备,群众过上了环境整洁、乡村文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生活。 村民余中华说:“以前村里没有到田间的车道,农忙季节全靠人背马驮。现在到田间的硬化路也有了,拖拉机可以直接开到地里,很方便。另外,村里还开办了幼儿园,离家不过半里地,娃娃读书也方便多了。村卫生室也建起来了,如今,小病小痛可以直接在村卫生室看病找药。” 截至2018年底,幸福村所有的建档立卡户都实现了脱贫出列,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万余元,老百姓的吃、住、行、教育、医疗都有了较好的保障。 幸福村驻村工作队员和丽媛说:“现在我们幸福村的贫困发生率是0%,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抓好产业扶贫以及转移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把我们幸福村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幸福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