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义 日前,笔者深入某村采访报道精准扶贫工作,一位脱贫村民对今后没有了扶贫工作队员的带头、指导后,如何实现增收,会不会“返贫”等问题感到担忧。 他说,3年来,他家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大变化:“拆除重建”让一家老小住上了新房,圆了几代人的新房梦;享受产业扶持资金,种植当归让一家人有了可观的收入;家人还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收入……精准扶贫工作队想贫困户之所想,急贫困户之所急,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如今,没有了工作队员的带头,自己思考得最多的是今后的路怎么走?最担忧的事情就是会不会回到原来的样子?听了这番话,笔者感慨颇深。 正如这位村民所言,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帮助贫困户拔穷根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帮扶措施只能起到外因的作用,防止返贫,还需要广大脱贫户按照设定好的发展规划,发挥自身能动性,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事实上,在一些贫困地区,扶贫干部忙得“满头大汗”,贫困群众却在“一边看”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还有个别贫困户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是理所当然,缺乏自力更生精神。对此,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战胜贫困的勇气和方法。通过外力可以提高脱贫的速度,但仅仅依靠外力又会导致出现过度依赖的现象,外力一旦发生改变,即便是脱贫了,也很容易返贫。因此,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脱贫,广大群众应当转变观念,克服惰性思想,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将“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坚定增收致富的信心。另外,巩固现有脱贫成果的关键还在于制定切实有效的脱贫措施并坚持执行下去。例如,在巩固好现有产业的同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开拓新的产业,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全面小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