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筑梦育人,携“四有”为师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俞杰 发布时间:2019-01-24 09:18:2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成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即“四有”好老师。这对满足于现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习惯于日常教学的教师们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从教14年的自身实际,颇有感触,并认为,教学无论对于学生或者教师而言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没有一个尽头是作为教师的标准状态,而是以“四有”为基石,不断提升自我,以至“笃信,立德,博学,仁爱”,使自身在教学状态中“渐入佳境”,成为“更好”的老师。

笃信以“传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时候老师曾教导我们“在做好学问之前,先学会做人”,如今身为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更是成为我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要成为“更好”的老师,就要以“传道”为第一位,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己任,忠诚于教育事业,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选择、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笃信以“传道”,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更好”地为师。

立德以树人。道德情操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为师亦为范,教师尤其是基层小学教师,要以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最好的引导者;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教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做更好的老师,就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立德以树人,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更好”地发挥为师者榜样力量。

博学以“授业解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尤其在信息时代,教师仅仅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必然无法“一劳永逸”,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使自己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博学以“授业解惑”,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努力成为“更好”的老师。

仁爱以施教。“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应有仁爱之心,尤其是小学教师,面对心智不成熟的学生,老师应以仁爱之心尽心教育和引导,以达到“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的目的和效果,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老师更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并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仁爱以施教,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更好”地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陪伴者。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认为,作为基层小学教师,更是应笃信以“传道”,立德以树人,博学以“授业解惑”,仁爱以施教,实现自我提升,成为学生“更好”的引导者、“授业”者和陪伴者。


责任编辑:李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