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上开放着的格桑花

——记民族团结示范村佛山乡鲁瓦村瑞瓦村民小组二三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江初 发布时间:2018-11-14 10:18:20

村民斯纳尼玛说:“我们这里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这条古道是藏族、汉族、纳西族、白族一起开辟出来的,如果没有民族间的紧密团结,能开出这样的一条道路吗?”

参观完党群活动室,跟着江初去了他家。他家大门门框是藏式的,门头却是白族式的。现在藏汉白融合的民居在德钦屡见不鲜了,多是因为户主请了白族或者汉族建筑工人修建房子,工人们在藏式建筑中加进了自己民族的建筑样式。进到院中,铺了甬道,两边修了对称排列的三组围塘,栽着辣椒、葱、白菜、番茄等蔬菜。正前方是厨房兼客厅,左手边是一栋面阔四间的两层楼房。

江初一家六口,他是从西藏察瓦龙入赘过来的。二女婿杨海辞是大理鹤庆县的白族,杨海辞今年36岁,2004年瑞瓦村民小组修建饮水管道,施工队请他来担任技术员。江初的二女儿丹错卓玛在工地上打工,给工人们做饭,两个年轻人一见倾心,就在这一年,杨海辞入赘到丹错卓玛家当了上门女婿。村民们对杨海辞交口称赞,说他勤劳、肯吃苦、头脑灵活、为人亲善。江初家原来比较穷,自从杨海辞上门之后,家庭境况很快有了改观,现在已经成了村里较富裕之家。

目前,杨海辞在德钦县城开了“德钦新时代家政公司”和“德钦新逸装饰装修公司”,在县城买了房子,在香格里拉、丽江也购置了房产,在大理还买了铺面,丹错卓玛也在德钦县城开了服装店。

平时两口子用藏语交谈,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白族人。杨海辞说,除了“当协”(藏族传统祝福词)还不能完全听懂外,日常用语都是讲藏语,两个孩子也是,平常从小学说的都是藏语。“讲藏话,和家人还有当地人沟通交流方便。”

杨海辞在话语中对岳父岳母深怀感激,他说:“爸爸妈妈对我很好,有时我两口子因为一些事情争吵,明明是我错了,不占理,他们还是向着我,我知道,他们不是在护短,而是在爱护我,想到这些,我心里很惭愧。”

丹错卓玛心里也很坦然,她说:“当时内心觉得很委屈,觉得父母不公平不公正,明明是他错了,还护着他,但是,爸爸妈妈过后会对我说,做人要有宽容之心,要学会谅解别人的错误,这样两口子才能和和气气,一家人才能和和睦睦。通过爸爸妈妈这么一说,我觉得也对,他大老远来到这山上做女婿,做这个家的顶梁柱,实在不容易,我应该多体谅他。”

有一种现象还困扰着杨海辞,就是这里的村民愿意学建筑活儿的很少,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手艺,人可以从传统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况且这门手艺收入还挺可观。于是他暗下决心“得好好引导引导,把观念转变过来。”

在瑞瓦村民小组,像杨海辞一样的大理鹤庆白族上门女婿还有7个。在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工作的古牧次里也娶了一位大理的汉族妻子,在县城开手机店。有人同村民开玩笑说,瑞瓦村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藏族村了,可以改名叫瑞瓦鹤庆村了,村民们便开怀大笑着回答说:“是喽是喽……”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 实习生 师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