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富全 ▲敬你一碗苗乡酒。 ▲苗家新郎。 山上看石头,云南多的是。如昆明石林、丽江黎明乌龟山。特别是迪庆,沟壑交错,雪山峻岭,遍地山峭石奇。 逛溶洞,云南也有。宜良九乡、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都各有特点,且大。迪庆也有,五境仙人洞、木鲁赤土仙人洞等。 体验民族文化,云南更是绚丽多彩,26个民族,一坝一民族,一山一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坎高装。 然而,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山、不一样的石、更大的溶洞和多彩的苗族文化。 10月13日至15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兴文县城召开。在此间举行的采风活动上,走马观花式地领略了兴文县的良好生态环境与多彩的苗乡文化。 ▲民族建筑与现代高楼相呼应的兴文县城。 兴文县城坐落在两山之间,山都是石包山,却被树木所覆盖,山上可以用郁郁葱葱来形容。街面整洁卫生,绿化树高大茂盛,具有苗族特色的建筑和现代高楼鳞次栉比,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进入兴文,总的印象是绿色。 ▲夫妻峰——兴文苗家见证爱情的神山。 山是绿的。我们进入天坑和石海,裸露的岩石外,都被森林所覆盖。被称为四川省首个世界地质公园的兴文石海景区,像昆明石林一样,万仞高山林立。不同的是,此处植被茂盛,根本看不出岩石的挺拔与峻峭,只有穿梭于沟谷石缝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坑是个奇迹,当地称为大漏斗。大漏斗长径650米,短径490米,深208米,是世界最大的天坑。天坑气势雄伟、深盆暗底、翠竹绿树,整个坑就是一个绿色世界。当天,山上阴雨连绵,坑顶被云雾笼罩,我们一出天泉洞洞口,就被如梦如幻仙境般的景色所陶醉,同行的记者们纷纷望着相机叹惜道:“广角不够广啊!”只有带无人机的同行如鱼得水,尽情展现天坑的魅力。 绿色的山还有僰寨和僰王山。僰寨是古僰人居住的遗址上恢复起来的,建造在石台上。远远望去,看不出寨子的模样,四周被灌木林包围。寨子背后的山挺拔高耸,由于是阴天,潮湿的山林中时有薄雾飘过,山峦时隐时现。陪同我们的兴文县电视台台长章怀安女士神奇地说:“僰人是中国的第57个民族!”“中国不是只有56个民族吗?”大家很好奇。于是小章便讲解起古僰文化。僰人,曾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1573年,明王朝经“九丝之战”一役,剿灭僰人于今兴文县九丝城镇一带,僰人就此从历史上消失,但她留下的丧葬文化——悬棺遗址,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苗家打跳舞。 对于僰王山的感受就是一个“绿”字,满山是翠绿的竹林。沿着进山路,大碗口粗的毛竹挺立两旁,一根连着一根,不过不算很密,人可以在竹间穿行。竹林中不时有灰瓦白墙的民房从车窗闪过。章怀安说,整个僰王山最多的是这种毛竹。毛竹是速生植物,生长5个月即可成材。问是否是面积最大的竹林?答,否。最大的竹林是竹海公园,在邻近的一个县,电影《卧虎藏龙》就是在那儿拍的景。到寿山湖,一群瑜伽爱好者正在湖中练瑜伽。斗笠蓑衣的男子划着竹筏,竹筏上穿白衣的女子变换着瑜伽的各种招式。山顶白白的云雾,山中翠绿的植被,湛蓝深邃的湖水,与竹筏瑜伽,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画。同行们掏出设备,尽情享受“天然氧吧”赋予的创作恩赐。 与上述不同的“绿”是在兴文县水泸坝乡村振兴农业公园感受到的。这里的绿是绿色食品和乡村旅游。水泸坝是该县倾力打造的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综合服务集群,这里生产的大米等农作物富硒,其硒含量在0.10mg至0.445mg之间,是国家富硒标准的2倍以上。兴文县引进五粮液集团打造1000亩酿酒专用粮基地,规模化发展3000亩富硒水稻,投资亿元建设田园游憩区、种植科普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是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手笔。 在兴文县,还可以逛溶洞。溶洞多且大。比如说,14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家媒体聚焦兴文”新闻摄影采风活动开镜仪式就在天泉洞举行的,这里可以容纳几千人。据兴文县电视台小章介绍,天泉洞总体积270万立方米,分上下四层,长度和空间规模属国内洞穴之首。在洞内问过军报的首长,他说这个洞容纳一两个师绰绰有余。据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天泉洞里还建过一个秘密军工厂。据介绍,在石海和僰王山都有溶洞分布。兴文多溶洞。因县域内大都是喀斯特地貌,溶洞多也在情理当中。 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我们在兴文的几天,都感受到浓浓的苗族风情。县城的建筑、石海的苗族文化展演、天泉洞口的长桌宴、苗王寨的竹杆舞,都是苗族文化源远流长、苗家儿女热情好客的集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