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面前无小事 扶到发梢暖人心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王靖萍 发布时间:2018-10-23 08:49:41

●王靖萍

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这天,维西县中路乡拉嘎洛村拉嘎洛小组活动室前的广场上一派热闹的景象。全村老少聚集到这里参加村里举行的敬老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广场边上的一处“小摊”吸引了许多村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目光,原来是拉嘎洛村驻村第一书记和翠堂在广场边支起了“理发摊子”,村民们纷纷围坐在“小摊”边,排队等着和书记免费给自己理发。半个多小时下来,5、6位村民的形象焕然一新。村民们看着自己理完发后,整齐、精神、帅气的发型,高兴得赞不绝口。

和书记2017年刚驻村时,在走访群众中发现,村里许多五保户和贫困户头发都很长,虽然村子就在乡政府对面的山上,但由于之前硬化路没有全覆盖,村民去趟乡政府驻地的街上比较麻烦,加上很多老人腿脚不便,理发这样一件对于普通人来说的小事,却成为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和翠堂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后,他积极上报单位领导,为村里争取到一些经费,购买了3套理发设备,分别发放到村里的3个支部书记手上,让他们不定期免费为村民理发,而自己每逢村里组织活动或开会的日子,都会抽一些时间为村民,特别是老年人理发,还经常教育当地村民要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习惯。

“以前村民卫生习惯很不好,有的人很长时间不洗头、不理发,看起来很颓废。”和翠堂说,“虽然给村民理发只是一件小事,但扶贫工作也要从小事抓起,任重道远。”

今年已经69岁的啊朵底小组村民李宗义,一直以来都是对着镜子自己剪头发,不仅麻烦还剪得不好看,自从工作队为村里配备了理发工具,他的“头等大事”就不再是困扰他的难题了。“如今的干部真好,真的把我们当自家人看待,太贴心了。”李宗义边理发边赞叹。

村主任蜂合兴高兴地说到:“特别感谢工作队这么用心地为村民服务。我认为为民办事不一定要多轰轰烈烈,而是要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让村民感到贴心,工作队真是想得比我们村干部还周到。”

和翠堂作为迪庆日报社派驻拉嘎洛村的扶贫第一书记,自有一套和村民打交道的方法,在拉嘎洛村凡是提到和翠堂,村民大多会亲切地叫他一声“和老师”或“和叔叔”,更有7、8个村民同他以“老庚”(好朋友)相称。

里起小组的汉胡生提起和翠堂,便满面笑容地夸赞起来。原来,去年还在迪庆州民族中学就学的女儿汉丽身体不太好,在学校就读期间,经常生病需要去医院,但年龄小又害羞的汉丽时常看完病不敢去报销医药费,家里条件本就不怎么好,除了她的生活费外,医药费也是家里一笔很大的支出。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和翠堂听到汉胡生的担忧后,便把这件事记在了本子上,在得空回中甸时,和翠堂会带着汉丽去看病,帮她报销医药费……今年8月,汉丽收到了云南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高兴之余,和翠堂为她向单位争取到2000元的补助金。手里拿着刚领到的钱,汉胡生向和翠堂竖起了大拇指:“老庚,太感谢你了,你对我们一家的帮助,我会一直记在心里的。”

同样是和翠堂“老庚”的王色底小组村民余正兴,对和翠堂也有很高的评价。在8月中旬,两人的一次闲聊中和翠堂得知,余正兴的儿子余强生考上迪庆州民族中学,但临近开学时,由于阴雨天气造成道路垮塌,余正兴因无法按时送孩子到学校报道而心急如焚。于是,和翠堂在余强生报道的前一天跟村里请了假,一个人载着孩子,早晨从拉嘎洛村出发,从德钦县绕道,到天黑时二人才赶到香格里拉市区,第二天他还带着余强生到学校报道,待一切安排妥当才离开。“老庚不仅对我一个人好,他对全村人都是一样的,只要知道哪家有困难,他都会尽力而为,自己帮不了的,也积极向单位反应,为我们争取,有他在我们脱贫的信心也足。”余正兴说。

此时,正值拉嘎洛村的农忙时节,白天村民们都要外出劳作,但扶贫工作不能因此而停滞,该村的贫困户遍访回访等工作仍要有序推进。为了不影响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翠堂和其他工作队员白天整理资料,待下午村民干完活回家后,再去入户开展工作,常常从下午4点多要一直忙到半夜十二点左右,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工作任务繁重而退缩。

近年来,拉嘎洛村鼓励村民发展苹果、香橼、辣椒等蔬果和药材种植,根据各村民小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特点因组施策,根据群众意愿因户施策,并与维西嘉详公司、兰草公司、丽江山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公司+支部+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运作,逐步带领当地138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此外,驻村工作队与村“三委”因地因人制宜,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发展生产、爱护环境、讲文明、破陈规、树新风……逐渐塑造出一个乡风淳朴、村容整洁干净、村民积极乐观、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的傈家新农村。


责任编辑:杨云萍 实习生 师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