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丽 初见和炳钰,他的身旁围着一群小朋友,他抿着嘴,脸上挂着暖暖的笑容,目光却从未离开过嬉戏玩耍的孩子们。29年扎根基层,他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如今,他是小中甸镇中心幼儿园的一名优秀老教师,是为校园遮风挡雨的大树,是孩子们依赖的“和爷爷”。 二十九载不忘初心 今年49岁的和炳钰,1989年7月从迪庆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同年到小中甸阿央谷小学一师一校任教。从此,他的命运便同小中甸镇的教育事业紧密相连。 29年来,他先后在小中甸镇和平完小、团结完小任教并担任副校长,在小中甸镇小学担任后勤总务。29年,他甘愿将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回忆起在小中甸阿央谷小学一师一校的日子,和炳钰思绪万千,他说,那时刚毕业,独自一人来到阿央谷小学,整个学校7、8个学生只有他1个老师。放学后,看着空荡荡的教室会感到无比孤独。和炳钰是纳西族,不懂藏语,与村民和学生的沟通都成问题。后来,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长了,他渐渐适应并爱上了乡村生活。他说:“与孩子们待在一起很开心,每天上上课、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村民们对我很友善,放学了,我就到附近的居民家里家访,与他们沟通孩子的情况,拉拉家常。”就这样春去秋来,年复一年。 为学前教育奔劳 2013年,集中办学开始,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学校决定开办学前教育,这个任务落到和炳钰的身上,为了动员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他走遍了整个小中甸镇,到每个适龄儿童的家里去劝说动员,“磨破了嘴皮踏破了铁鞋”。 终于,在2014年开学之际招满了两个学前班,可是,依然有一些路途较远的孩子没有来上学。直到小中甸镇中心幼儿园成立,家长们才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里。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虽然一直扎根乡村,但和炳钰的思想从未被禁锢,他深知只有不断的学习,给孩子们灌输新的知识,才能把这些乡村的希望送出去。 十几年来,他认真的钻研《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班主任工作》等理论书籍,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和学校组织的培训,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他力求认真培养好每一个优秀生,抓好中等生,也决不放弃一个后进生。除了学习,他一贯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心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由于他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学生的群众观念和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和增强。 把青春奉献给高原的教育事业 “和炳钰老师工作能力突出,尽职尽责,一直以来以校为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仅深受学生和老师们的尊敬和爱戴,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上级的肯定。先后被评为优秀管理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他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高原的教育事业,是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教师,是我们广大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小中甸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李从有说。 29年的基层工作让和炳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说:“想要教好学生,首先要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孩子们想要什么,同时观察他们的行为、生活习惯。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所以要多关爱学生、关心学习、观察细节,只要有耐心,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 如今,和炳钰主管着幼儿园的后勤服务工作,餐饮、安全等这些工作他都一丝不苟完成。小中甸镇中心幼儿园共有6个分院,其中,和平村3个、联合村2个、团结村1个,每个星期他都到各分院,去了解学校的安全、卫生等情况。他对各分院的餐饮食材亲自把关,定点采购,当天采购新鲜的蔬菜,并且督促食堂人员认真清洗烹饪,保证食物的卫生和安全,最大程度保障孩子们健康。 29年,他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出乡村,却把自己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乡村,他为每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大手牵着小手呵护着他们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