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滇金丝猴为邻的养蜂人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1 10:01:15

陈创业 吴姗蕙

正在割蜂蜜的余新华

现代化蜂房

甘甜可口的蜂蜜

“比起养猪养牛,养蜂不会破坏这里的环境。”做过5年护林员的余新华,生态保护的观念已根植于心中。他的蜂场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塔城滇金丝猴研究点隔着一道山沟遥遥相望,与响古箐滇金丝猴比邻而居。

保护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养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10多岁的时候,父亲就在山里养蜂。”父亲养蜂方法是靠着自己摸索出来的,而余新华的养蜂则是经过了专业培训。“在保护区管护局的协调和引导下,维西县扶贫办、工商联、藏东培训中心还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等很多单位走进保护区,对群众的养蜂、中药材种植提供过帮助和培训,余新华现在用的蜂箱就是阿拉善SEE提供的。

余新华学以致用做得很出色,养蜂的方式更加科学了,蜂蜜的品质就自然比以前好了许多。“前不久,一家公司把我的蜂蜜带到北京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我的蜂蜜是全国最好的一批。”余新华用刀把蜂胚划开,金色的蜂蜜流淌出来,只是看看就让人垂涎三尺。

在响古箐村民小组,48岁的余新华是养蜂、中药材种植带头人。他的蜂场建在退耕还林分到的5亩山地上,除了养殖喜马拉雅蜂,他还在蜂场中间种植花椒、木瓜,在蜂场外围种植附子、木香、重楼等中药材,家里养着几头牛,可谓是个“多面手”。

余新华一家五口,上有75岁的老父亲,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昆明当警察,小儿子还在读大学。去年,卖蜂蜜、卖中药材、卖牛的收入有3.7万元左右,日子过得有滋味,有盼头。

“今年有50多个蜂箱,到7月份就可以割蜂蜜了。如果雨水不是太多,今年预计可以收到400斤左右的蜂蜜,按每斤130元的市价来算,就是5万多块。”余新华乐呵呵地说。

从蜂场的木屋向外望去,微风细雨间,目之所及尽是一片青翠。在蜂场外围,附子和木香长势喜人,也在预示着余新华的2018年生活会更上一层楼。

“以前种青稞和麦子,现在种中药材价值更高。”余新华说,他现在的目标是要把养蜂和种植中药材的致富经验推广到响古箐上中下三个组去,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