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天阁高海拔产稻区田园风光。 “不准做搬家客、满月客、大寿客、订婚客等,不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这是‘村规民约’明确规定的,是大家讨论、商量以后确定的,大家要遵守。”6月20日,维西县攀天阁乡皆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正华在该村“四美”推进会上,再次强调移风易俗树新风的相关规定。 “过去各种客事多,人情事故多,除了红白喜事外,搬家客、升学、当兵、小孩满月、周岁, 60岁、70岁寿宴,本村办、隔壁村办,有做不完的客,浪费钱财。”皆菊村迪姑村民小组长熊永权对“村规民约”规范人情操办,表示举双手赞成,坚决执行。 为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治理,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去年,皆菊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以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形式确定了村规民约条款,发到了每家每户,并在多处人员集中地进行张贴。 干净整洁农家小院。 皆菊村的村规民约共有17条,每一条的前面是村民行为规范、后面是对违反村规民约的处理,其中,第一条规定:禁止在过年过节、婚丧喜庆时砍伐“摇钱树、风景树”;第三条规定:禁止参与组织斗鸡、斗牛、敲板板、打麻将、捞腌菜等赌博活动;第十条对虐待妇女、儿童、老人者,列出了具体的处罚条款;第十六条要求村民严格执行婚丧嫁娶、设宴请客相关规定,不准大操大办。在17条“村规民约”中,几乎每一条都涉及或提及移风易俗相关事宜,要求村民树立文明新风,破除封建迷信,反对婚嫁、丧葬铺张浪费,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办事。红白喜事除婚嫁、丧葬可操办外,其他一律不允许操办。 该村还成立了《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监督“村规民约”执行情况,村民违反“村规民约”要到执行委员会交罚款,村民有事不参加“村规民约”规定的环境卫生整理日、互助日活动的,也要向执行委员会说明情况……这个机构为“村规民约”的有效执行奠定了基础。 攀天阁乡皆菊村是一个普米族聚居村,过去,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群众居住在破旧的木板房和木楞房里,生活贫困。“十二五”期间,该村实施了《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皆菊普米族聚居村建设规划》,该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如今走进皆菊村,一座座新修的房屋、家家户户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整洁的通组入户公路……一派新时代新农村新景象映入眼帘。部分农户还修建起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客栈,准备在乡村旅游中大干一番事业。 乡村旅游接待点。 日子好过了,就要追求更美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生活质量,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和正华说,近年来,皆菊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移风易俗为工作切入点,大力加强乡风民风建设,与扶贫挂包单位开展联建联创工作,发挥机关农村联建共建潜能优势,围绕“强组织、强队伍、建阵地、建机制”推进共建联建。特别是去年以来,结合维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展的“四美”创建工作,挂包单位协助皆菊村“三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创建实施方案,通过“四美”创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乡风文明、构筑起和谐社会氛围,展现美好乡村建设成果。 据驻村工作队员李学英介绍,现在,驻村工作队员和挂包单位干部职工也积极投入到皆菊村“四美”创建中,每月逢十入户帮助挂包农户整理家庭内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惠农政策,督促群众养成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家庭卫生、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家庭的平等、文明、和睦、稳定促进全村的文明进步和安定团结。 迪姑村民小组妇女组长熊春梅说:“去年年底开始宣传‘四美’创建标准,今年开始评选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大家积极性很高,都希望自己家庭和自己能评选上。” 熊春梅说,一直以来,皆菊村都有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的传统,但部分家庭还是有小吵小闹,邻里之间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小摩擦,今年,大力宣传“四美”创建评选标准,这些不好的现象少了,大家积极投身到了“四美”创建中。 皆菊村迪姑村民小组。 皆菊村党总支副书记和凡介绍,皆菊村地处攀天阁乡人民政府驻地,海拔2780米,拥有世界高海拔产稻区的美誉,以远近闻名的“黑谷红米”著称。全村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中皆菊自然村、迪妈自然村、过麻自然村、糥各洛自然村、迪姑自然村分布在攀天阁坝子周边,居住着汉族、藏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近年来,该村不断挖掘以普米文化为主的传统民族文化,以“黑谷节”、敬老节、春节等节日为契机,采取切合农村实际、贴近村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引导活动,促进民族融合,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 和凡说,皆菊村还抓住全域旅游契机,凭借世界高海拔产稻区和攀天阁迷人的高原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在皆菊村迪姑村民小组举办“黑谷节”,将每月逢9日确定为例行街天,积极为民间民族工艺产品销售增值搭建平台,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促进群众增收,努力让皆菊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记者 余丽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