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维西入画来——维西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08 16:41:56

伴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的铿锵步伐,维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县之本、发展之基来抓,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护“三江”清水向东流,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绿色发展路子,横断山中的绿宝石放射出新时代耀眼的灿烂光芒。

高山湖泊查布朵嘎美丽迷人。

“三江”腹地美如画

倾全县之力建设生态文明,做好“加法”, 增绿添秀,是维西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也是全县16万各族干部群众的行为自觉。

“青山怀抱,绿水长流;城镇宜居、村容整洁、庭院花香;产业兴旺,人民幸福。”这是对维西县创建生态文明 “增绿行动”的真实写照。该县以建设“三江并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项目为支撑,以创建“四美”(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541万亩、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近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2%,保育着榧木、红豆杉等名贵珍稀树种和滇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全县规划耕地保护面积近35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近3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5.5%。按照“城市园林化、农村水墨画”的规划目标,以“四美”创建活动为抓手,认真开展农村“七改三清”工程和城镇“四治三改一增一拆”行动,精细化打造省级园林县城,扎实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和最美村庄建设,城区绿地面积达40.25公顷、乡镇绿地面积9.79公顷,“三江”腹地美如画,宜居宜游宜业新维西秀美画卷奔来眼底。

碧罗雪山公司工人给核桃油系列产品贴标签。

呵护生态重践行

——多举措筑牢环保理念。

近年来,维西县委、县政府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编制生态文明县建设规划,制订生态文明县建设规范性文件;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争取国家重点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年度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在全县各级评优创先活动中严格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开展“法律七进” 行动、“迪庆精神”宣讲和“四美”创建评选活动,大力宣传环保政策法规、环保知识,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的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转型发展,守护青山绿水。

维西干部群众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好生态保护监管利剑,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环境违法行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查严惩,绝不姑息,依法关停采选企业12家,依法限产停产企业32家。同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节能技术、工艺示范项目,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在城乡安装太阳能路灯一万余盏,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和节柴灶。创新生活垃圾科学处置机制,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乡处理”的收运体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目前,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89.74%。

——重视环境污染整治,加大环保投入。

2016年全县环保投入15617万元,占全县GDP的3.73%。目前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 0.8万吨,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85.6%。澜沧江、金沙江、永春河、腊普河沿线乡镇均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农户建设了卫生厕所、沼气池。全县10个乡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全县74个行政村获得州级生态村命名。

——“河长制”落地生根,河道整治、面山治理、水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

维西县环境质量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城区空气质量为一级标准,县境内地表水2个主要监测断面均为Ⅱ类,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78.65。

维西县塔城镇原生态养蜂基地。

生态优美产业兴

——生物产业为生态维西增绿添秀,“三江并流”腹地各族群众端上绿色发展“金饭碗”。

全民做生态“加法”收获累累硕果,群众端上生态金饭碗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脱贫一批,辐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23户5731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脱贫一批;实施建档立卡户生态护林员脱贫一批,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407人;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脱贫一批。

——丰富的林下资源为生物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维西县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以“乡有龙头企业、村有集体经济、组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林下种植养殖产业迅速发展。

余春华是美洛村果咱底村民小组傈僳族农民,一家4口人,找山货药材卖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日子过得不错。“这几年,我们附近的山林越来越密,蕨菜、竹笋越来越多。今年以来,我到山上找了20天蕨菜、竹笋和野生药材,卖给公司,现金收入8200元。”

余春华说的公司就是位于果咱底的维西县福邦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完成了技术升级改造,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加长产业链,提升生产效益,开发野生蕨菜、竹笋等林下产品的能力显著提高,成功申报维西果扎底蕨菜商标,加强品牌培育,开发蕨菜还色技术和盐渍产品,使蕨菜系列产品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00多万元,实现利润21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公司向村民支付蕨菜、竹笋等林下产品收购款810万元。

像福邦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那样的企业遍布维西各乡镇,总数达12家。

白济汛乡统维村上梁子村民小组余光华也通过核桃林下发展土鸡养殖走上脱贫致富路。“今年,我家栽种了6年的11亩优质泡核桃开始挂果,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至少收入7万元。再加上核桃林下养殖的土鸡每年收入1万多元,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余光华说。去年,他养殖的土鸡净收入12000多元。今年以来,余光华已销售800多只土鸡,还存栏土鸡1100只,预计年内卖土鸡一项可实现经济收入13000多元。“我们生活在大山之中,就要靠山吃山。不过,我说的靠山吃山不是坐吃山空,而是吃生态饭。端上生态饭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去年2月,和卫山一家加入山加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不能外出务工的和卫山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和卫山在核桃林下种植了3亩魔芋,到年底,魔芋收入12000元,算上核桃、白皮大蒜的收入,全家经济收入突破了贫困线。今年,和卫山在核桃林下种植魔芋5亩,按照与专业合作社签订的合同,收入比去年增加不少。

今年,维西县林下种植经济作物4300多亩,其中,魔芋林下示范种植基地1620亩;有4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林下土鸡养殖场,发展土鸡养殖18000多只;发展生态农庄89家,带动1220名贫困群众通过就业走上脱贫路。

塔城镇表彰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生物产业满园春色

——冰酒小镇华丽变身。

维西有“中国冰酒城”的美誉。日前,维西县委、县政府召开冰酒小镇建设项目推进会,进一步压实责任,进一步加快《冰酒小镇发展规划》实施步伐,尽快使冰酒小镇建设成为引领维西生物产业、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火车头。根据维西县制定的冰酒产业发展规划,未来10到15年,维西将建成冰葡萄种植基地30000亩,年产冰酒3000吨,在永春河谷两岸建设一个酒庄集群、一个帕巴拉冰酒小镇和一个冰酒文化中心、一个配套商业中心,使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原生态冰酒产区和世界冰酒文化旅游胜地。这是维西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生物产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

——百花蜜声名远扬。

去年3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技术审查认定,维西百花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认证,成为迪庆州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蜂蜜产品。到目前,维西县养蜂户已达4000余户,蜂蜜产量约600多吨,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迪庆香格里拉碧罗雪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花蜜系列产品现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大中城市。

——聚龙湖酒厂获8个专利。

维西县聚龙湖酒厂是一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现代民营企业。“我们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到目前,我们酒厂获得专利8个。”维西县聚龙湖酒厂总经理施尚良说。

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了维西县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步伐,促进了高寒贫困山区贫困群众的生产方式由一家一户小生产方式迅速向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这种与时俱进的生产方式让维西县贫困群众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绿色发展路子,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为了现实。(杨洪程)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