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 国学典籍《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魏王曹操欲接待匈奴使者,嫌自己矮小不威武,便令手下假扮“魏王”。自己则操刀站于一侧。事后,曹操曾派人打听北国使者的印象,结果对方回答:“魏王雅量无比,但魏王背后那个操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使者是真有眼光,即便曹操披上个麻袋片,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看出曹操那光彩照人的英雄风度。 所谓风度,是指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胸怀,是人的性情、品格、才质的自然流露,也是人们对一个人的身段体魄、装束打扮、表情神态、举止谈吐的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评价。它语出《后汉书·窦融传论》:“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也。”风度不只是外表形象问题,更主要是指人的综合素质修养。待人温文儒雅、彬彬有礼是风度;坦坦荡荡、落落大方是风度;沉着冷静、处世不惊是风度;谦恭诚信、不卑不亢是风度;扎实勤勉、自强不息是风度;敢于担当、知过必改也是风度。 张九龄是盛唐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因其才学超群,耿直温雅,淡泊谦让,风仪甚整,世人称为“曲江风度”。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短短数句,不仅表述出皓月当空、天青海碧、明月下思念牵挂的人的雄浑高远意境,也可见他的大家文采与非凡气度。为相期间,张九龄秉公守则,刚直不阿,敢言直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去世后,唐玄宗写下一联追忆:“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并且每次有大臣推荐丞相人选时,唐玄宗都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风度比得上张九龄吗?记载着张九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和政治远见的“九龄风度”之美誉自此传颂千古。我想,他的风度在才气、在仪表,更在正直的品格和忠义的节操,这才是他穿越千古,依然散发着迷人气质的真正原因吧! 放眼人生,风度是人生追求的境界,是风骨绰然的标志。一个有风度的人,一定要做到大度、大量、大方,处事不惊、理智、稳重。法国作家雨果曾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这折射出了人的风度。 著名国学大师胡适,不仅学术和文学成就独树一帜,其做人的胸襟和风度亦无人能出其右。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后,他生前的论敌苏雪林大肆攻击鲁迅,称鲁迅是“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廿五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胡适则在给苏雪林的信中批评道:“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俗话说:“君子之心能撑船,小人之心搁开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多次被鲁迅骂过的胡适先生在批评、规劝苏女士时,表现了一代学术大师的卓越风范。尽管鲁迅与自己生前政见相左,恶言有加,但并不影响他客观公正地评价鲁迅,大千世界,能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几人欤?胡适的宽容、大度、雅量、明智,确实是常人难以做到的绅士风度。 风度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一种涵养。不断追求心灵高尚、行为美好的人,风度自然会如影随形、翩翩而至。但愿人人做事、做人都有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