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六个” 抓实 实现“三美”目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7 11:18:20

——白帕塘村民小组实现“三美”目标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维西县保和镇永春村白帕塘村民小组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千年古道换新颜,实现“生态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目标,成为保和镇乃至维西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范本。今年1月至3月,白帕塘先后迎来4批学习参观团队。

“三美”村庄白帕塘

“五里一塘、十里一铺。”维西县保和镇白帕塘村民小组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千年驿站,是保和镇规划建设的四条旅游线路中的一个景点,是一个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美丽村庄。如今,这里没有了马铃的“叮咚”,没有了“马锅头”的吆喝声,也没有了深夜时熊熊的篝火。然而,紧跟现代文明,这里的群众迅速走向秀美、富美、和美生活。

白帕塘村民小组只有32户居民,其中傈僳族24户、汉族8户,设置一个党小组、共5名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32户居民中,29户养殖生态鱼,鱼塘总面积达51亩,年产值18000多元/亩。有2家大规模和5家小规模的农家乐,规模较大的2家农家乐年收入均在12万元以上,农户每户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有1家大规模的生态养猪场,每年出栏无公害肥猪140余头。家家种植无公害蔬菜,户户养殖生态鸡。30多年来,该村未发生过治安和刑事案件,无酗酒、打架斗殴的现象,民族团结、邻里团结、乡风文明,其乐融融。

主要做法和几点思考

白帕塘村民小组实现生态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做到‘六个’抓实,实现‘三美’目标”。

围绕“三美”目标,抓实绿色生态,振兴乡村。乡村生态振兴,要落实生态发展理念。白帕塘村民小组的群众视生态为命根子。美丽白帕塘,靠生态文明打底色,以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方针为保障,以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为抓手,增强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推进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植根在白帕塘群众心中,把保护生态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划定永久保护区,不允许砍伐活立木。群众自觉遵守,人人都是义务护林员,人人都是义务生态管护员。不砍树子,燃料怎么办?走进白帕塘村就能得到答案:烧水做饭用现代家电,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取暖用电暖炉。白帕塘村民小组实施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围绕“三美”目标,抓实绿色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白帕塘村民小组至锅底塘村民小组是保和镇党委、政府打造的四条旅游线路之一。过去,白帕塘村民小组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卖柴、卖炭。近年来,该村民小组依托自然生态、绿色食品、文化资源优势,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鱼、猪、鸡、蔬菜等绿色产业,实现富民兴村目标。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总要求里,前四个字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体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促进了一产业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群众收入。

围绕“三美”目标,抓实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白帕塘村民小组位于城郊,区位优势明显。按照土地现状不变、生态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三个不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完善村庄规划,实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 “两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围绕“三美”目标,抓实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人才培养是关键。人美心灵美是村庄美、家庭美的关键。农村不缺资源,但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而那些在城里见过世面又有能力改变家乡的人才,应该创造条件吸引他们返乡。白帕塘村民小组的成功关键是有了一批乡村人才。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领村民致富的火车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为核心,壮大新农人队伍,以各类产业、文化、消费、教育平台。

围绕“三美”目标,抓实创建“四美”,形成“五比”新风。通过抓实创建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活动,白帕塘村民小组形成了比勤劳、比脑瓜子、比钱袋子、比房子、比培养孩子“五比”新风,比出了精气神,比出了好日子。

比“钱袋子”就要先比“脑瓜子”。“开金矿开银矿,不如开脑矿”的理念深深扎根在白帕塘群众脑海中,他们知道,要富“钱袋子”,就得先富“脑瓜子”。如何富“脑瓜子”?用当地群众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娃娃读书。”白帕塘村民小组的小学、初中、高中生入学率达100%,没有一名学生辍学,其重视“脑瓜子”的程度可见一般。因为“比脑瓜子”,白帕塘村民小组懂经营、懂技术、懂管理的乡土人才变多了。因为“比脑瓜子”,群众勤于学手艺,劳动力个个有一技之长,是远近闻名的乡土人才村。“家有良田万倾,不如薄技在身。”“手有金刚钻就不怕揽不到瓷器活。”因为有“脑瓜子”,白帕塘群众凭着手艺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农业,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云南省文明村。

当地群众还常说一句话:“人无算计一世穷。”他们善于管好、用好“钱袋子”,省吃俭用,不大操大办,不奢侈浪费,攒下钱来培养孩子和建设新房子,全村人都以培养高素质的孩子和拥有好房子为荣。

围绕“三美”目标,抓实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白帕塘村民小组由傈僳族、汉族组成,两族同胞亲如一家,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是长期坚持乡村文化建设的结果。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比较严重,同时,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近年来,白帕塘村民小组在党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蔡武义)

责任编辑:安永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