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茨中村党总支副书记此里斯那 村民们忙着种植药材,干劲十足。 此里斯那(右一)在药材基地与村民们一起吃午饭。 从20岁担任村民小组干部,到38岁开始连任四届村委会副主任和两届村党总支副书记,如今54岁的此里斯那还像一个小伙子一样奔波在田间地头,带领全村村民一心扑在药材基地里,摸索着产业致富的新路子。 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此里斯那在当地是个传奇人物,上至乡党委政府的干部,下至建档立卡户,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不畏艰难,急群众所急,带领大家发展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的无私情怀。 南路卡村民小组隶属于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全村有70多户村民,是德钦县最南端的一个村落。过去,南路卡村民小组有一片药材基地,分给各家各户种植,后来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基地离村组较远,村民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打理自家的农田上,药材基地渐渐荒废了。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脱贫的实例层出不穷,作为村党总支副书记和南路卡村民的此里斯那决定将药材集地重新开垦起来,通过发展中药材带动村民脱贫。 此里斯那的爷爷是种植药材的行家里手,被乡亲们称为“秦艽爷爷”。从小,他就跟着爷爷在药材基地里转悠,也对种植药材有一定的心得。2017年,他开始动员村民种植中药材,但因为基地已经荒废了多年,村民们都心存疑虑,犹豫不决。此里斯那苦口婆心向村民讲解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列举周边地区靠种植药材增收脱贫的实例动员村民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最终有30多户村民同意种植药材。当年年底,30多户村民每户得到了4000多元的分红。行动是最好的证明。看到大家在家门口挣到了钱,之前犹豫的村民也加入到种植药材的行列中,今年已经有5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 在南路卡村民小组的药材基地里,几面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村民们按照各自的分工,有的手持拖拉机犁地、有的挖坑、有的种植中药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我们将基地的面积扩大到270多亩,由村民统一种植、统一分红,覆盖了全村所有建档立卡户,预计年底每户最少可以增收6000元。”此里斯那说,“药材基地能够重新开垦起来,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州移民局给我们修建了基地围栏,县扶贫办为我们免费提供药材苗木,书记乡长更是隔三差五跑到基地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有了大家的关心支持,村民脱贫算是有奔头了。” 目前,此里斯那通过多渠道对接,已经与一家企业签订了中药材保护价收购协议,村民只要种好药材就不愁销路。他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除了分红,他还要通过党支部讨论,将部分收成作为集体经济的提留,用作村里助学、助贫以及购买来年的苗木费等。 我们愿意跟着“书记”干 “我们愿意跟着书记干,我们只负责干活取酬,其他事情都由他协调处理,根本不用我们操心。去年我就在基地里干活,收入不错,预计今年可能还会更多。”南路卡一组的阿茸楚是此里斯那的铁杆“粉丝”,也是小组党支部书记。 “我们能在家门口找到挣钱的路子,都是因为副书记牵头。党员干部代表的是党的形象,此里斯那就是党的好干部,跟着他干,我们有信心,干的越多,收入自然就越多了。”南路卡二组的组长阿西布说。 今年43岁的阿布玛,从小患有耳疾,持有二级残疾证。爱人在几年前不幸去世,留下她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是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户。虽然生活困难,但阿布玛身残志坚,起早贪黑的干活供两个女儿读书。除了在基地干活,阿布玛还在此里斯那的帮助下养了几头猪,去年一年就卖出了5头猪,极大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在南路卡村,村民缺的不是力气,而是路子。此里斯那了解大家的想法,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找到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也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无私情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生活 身为村党总支副书记的此里斯那虽然是村干部,但他也是南路卡村的一员,见证了村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徒步——马帮——土路——水泥路,一条交通线路的变化概括了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到高质量的变化。 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此里斯那说:“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南路卡还不通公路,到村委会要走上一整天。村民磨个面粉要背着小麦到大石头村,来回要两天时间,夜里就睡在磨房里,第二天晚上才能回到家里。后来有条件的村民买一些骡马,生产得到了改善,再后来,修通了公路,又硬化了道路,家家户户也开上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了。这些我都亲身感受过,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投入,哪里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记者手记: 连续六届连任,34年如一日,此里斯那的言行博得了群众的一致肯定。在记者采访时他说,这一届期满他想卸下担子退休了。可是,村民都希望他能再干上两届,因为他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他扎根基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责任。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南路卡村民一定能收获丰收。也相信将会有更多像此里斯那一样的好干部,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扎根基层,让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飘扬在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江初)
|